本文轉自:南寧日報

名醫講堂

手足口病進入高發期 預防措施要記牢

專家提醒:老師家長應關注孩子症狀表現,發現異常要及時就診近日,市民黃女士兒子的幼兒園班上出現一例手足口病病例,班級隨即臨時停課並進行消毒。記者從南寧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瞭解到,4—7月、9—11月爲手足口病高發期。這種由腸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多在幼兒園、學校等孩子們聚集的場所出現。南寧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防制科副主任醫師勞雪瓊提醒,目前到了手足口病流行季,需要特別做好手足口病的預防,平時要注意觀察孩子口、手、足的表現,發現異常及時就診。

手足口病是一種兒童常見傳染病,人羣普遍易感,任何年齡均可發病,尤在5歲及以下嬰幼兒好發。引起手足口病感染最常見的病毒是柯薩奇病毒A16及腸道病毒71型。兒童感染腸道病毒後,症狀輕重不一,有些沒有症狀,有些則有發熱或類似一般感冒的症狀,多數以急性起病、發熱,口腔黏膜出現散在皰疹,手、足和臀部出現斑丘疹、皰疹爲主要表現,7—10天病程後可完全康復。有時會引起一些特殊的臨牀表現,少數體質弱的兒童會出現腦炎、腦膜炎等嚴重症狀。

患者和隱性感染者爲手足口病的傳染源。密切接觸傳播是手足口病的主要傳播方式,通過直接接觸患兒的糞便、皰疹液、唾液等,或接觸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玩具等引起感染;還可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飲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後感染。

預防手足口病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發現孩子得手足口病或者是皰疹性咽峽炎,應主動居家隔離,隔離時限爲患兒全部症狀消失後1周。

2.在手足口病流行高發期,家長要減少帶小孩到公共場合的次數,減少聚集性活動。

3.避免與患兒密切接觸,注意勤洗手。在進食前、如廁後或者外出回家後,接觸患兒的皰疹、分泌物後,家長在護理兒童前都需要洗手,做好手衛生。

4.不喝生水、不喫生食、不與他人共用毛巾和餐具等,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5.注意勤通風,日常用品、兒童玩具等要定期清潔和消毒。

6.建議接種腸道病毒71型滅活疫苗(EV71疫苗)預防手足口病,減少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發生。

勞雪瓊表示,從3月底開始,各級疾控及衛生監督機構陸續到托幼機構檢查指導晨午檢、開展因病缺課追蹤和通風消毒等防控工作,通過微信公衆號、宣傳欄等渠道和發放宣傳摺頁等方式,加大預防手足口病的科普力度。市疾控中心將密切關注手足口病等疾病的發生情況,根據實際情況採取針對性措施,希望廣大市民積極行動起來,共同做好手足口病防控。(李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