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慶-重慶日報消息,近日,記者從重慶經開區獲悉,2023年重慶經開區實際使用外資突破4905萬美元,位列國家級開放平臺第三;全年實現外貿進出口71.6億元,同比增長22.5%,高於全市平均水平;2023年自由貿易試驗區聯動創新區綜合評價中,在全市首批自貿區聯動創新區中排名第一,開放經濟步伐持續加快,助推新重慶加速打造內陸開放綜合樞紐。

據統計,截至2023年,重慶經開區依託經開區跨境創新服務中心,引進際艾、慶盛、厚澤等18家外資企業,累計到位外資10.9億美元;2023年推動際艾合夥到位外資3800萬美元;搶抓國家全面取消製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措施機遇,有序推動臺達電子西部生產基地施工建設,促成禾賽科技新增到位外資1000萬美元,外資集聚效應不斷凸顯。

同時,重慶經開區加快融入陸海新通道建設,制定《南岸區重慶經開區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加快開放發展的工作方案》,充分發揮中新(重慶)國際數據專用通道接入中國智谷(重慶)科技園優勢,支持灝瀚網絡等企業利用跨境網絡開展技術服務外包、數字內容服務、電子遊戲等線上服務貿易,連續4年超額完成目標任務,開放通道持續釋放開放紅利。

此外,重慶經開區大力培育和引進跨境電商,依託京東智能城市(重慶)跨境電商服務中心,大力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成功引進和培育跨境電商企業28家,實現外貿進出口額24.5億元,佔經開區外貿總額的34.2%,助推外貿結構進一步優化。

重慶經開區還着力抓實自貿區聯動創新區建設,持續推進行政審批改革,在西部率先開展“區外工單核銷”助力加工貿易發展。

截至2024年3月,臺達電子加工貿易出口總值1632.62萬元,同比增長58.51%;實現出口退稅17個稅費種合併申報,平均辦理時間壓縮至6個工作日以內;率先開展國家醫療器械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改革,有力推動全市唯一獲批的醫療器械產業園建設;出臺區級生物醫藥產業扶持政策,轄區共17家企業獲得超600萬元資金支持。

重慶經開區還着力營造良好營商環境,積極爭取重慶海關支持,獲批公用型保稅倉庫一個,建立外資企業圓桌會議制度,常態化開展“三送一訪”服務活動,全覆蓋走訪誼品科技、臺達電子、德莊國際等72家外資企業,幫助解決問題困難50餘件,有效提振外向型經濟發展信心。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唐琴

原標題:去年實際使用外資位列國家級開放平臺第三 重慶經開區跑出開放經濟“加速度”

編輯:饒治美    責編:吳忠蘭    審覈:馮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