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湖州日报

徐湖

在湖城红旗路的狮子巷社区前,有一座小公园,名“宪法主题公园”,又称“狮子巷休闲广场”。广场上有一座玻璃照壁,下面是用青砖砌成古城墙的形状,上面镶嵌16块玻璃,两边各刻四首吟诵吴兴(湖州)八景的古诗。虽然没有刻上诗人的姓名,但熟悉湖州文化历史的人都知道,这八首诗是明代诗人张羽所作。

张羽(1333—1385),字来仪,后更字附凤,号静居,浔阳(今江西九江)人。与高启、杨基、徐贲并称“吴中四杰”,又与高启、王行、徐贲等十人称“北郭十才子”。元末时,为避战乱,他徙居湖州戴山之东,经乡荐,一度任安定书院山长(书院讲学者)。明洪武四年(1371),以儒士征召入京,因应对不称旨,得不到朱元璋的喜好而放还。再征,授太常寺丞兼翰林院同掌文渊阁事。洪武十八年(1385),因坐事流放岭南,未半道召还。张羽自知前途叵测,投龙江而死,其家人抚柩回湖州,将其安葬在九里岗,时任湖州府学教授童冀撰墓铭。

张羽在湖州寓居时,作了许多的诗,其中,最负盛名的当数他对吴兴八景的咏叹。

在历史上,吴兴有八处著名的旅游景点,被文人雅士冠以美名:道场霁晓、苍弁清秋、西塞晚渔、下菰长烟、横山暮岚、龙洞云归、金盖出云和南湖雨意。这八处著名景点的美称始于何时,现在还无确切依据。但据明代万历年间张睿卿编纂的《岘山志》中,他把苏轼、苏辙(颖滨)、叶梦得、赵孟頫、黄玠的诗列于道场霁晓和苍弁清秋中来看,应该在宋代时就慢慢形成了。而到了明代,张羽对八处景点作了全面的吟诵,而被认为是最好的诗。张睿卿记道:“岘山一眺,吴兴八景通在目中。诗当以张来仪为最,后有作者曰吴畴、曰丘吉、曰杜庠、曰宋鉴……”张羽的八首诗如下:

道场霁晓:城南山簇金芙蓉,飞标特立青冥中。岩前风来虎听法,烟外客至僧鸣钟。云岚乍卷浮初日,台殿高低耀金碧。笋舆飞处破层云,满眼清晖弄晴色;苍弁清秋:青山如龙走西北,玉削层崖倚寒碧。迢迢爽气拂朱帘,手扳搘颐看秋色。云间窈窕落叶黄,涧声不断松风长。望中翠屏忽点破,一行白雁下斜阳;西塞晚渔:西塞山前日欲暮,江树离离起烟雾。玄真仙驭不可攀,时听渔歌隔溪渡。湾头酒贱鳜鱼肥,红尘不上绿蓑衣。投竿倚棹看新月,犹见双双白鹭飞;下菰长烟:坡陀废垒青山侧,至今传是春申宅。三千剑履化为尘,蔓草苍烟淡萧瑟。停舟吊古望眼迷,平林漠漠斜阳低。荒凉茆屋樵径小,惟有古木寒鸦啼;横山暮岚:横山山顶岚光生,翠雾直与山俱横。轻阴近拂北流水,落日半隐鸠兹城。一片松风忽吹起,反覆阴晴生眼底。挥毫安得米元晖,坐对高春写诗意;龙洞云归:卞岗东走临具区,灵牝下接龙伯居。常时出云作霖雨,每为下土苏焦枯。收敛神功返林壑,往往云端见笙鹤。扫除腥雾清风来,知是龙君下寥廓;金盖出云:峨峨金盖苕之南,中天削出青瑶簪。白云无心出岩岫,顷刻变化随浮岚。四海苍生苦炎暑,从龙飞度平湖去。闲却山中屋半间,一洗乾坤作甘雨;南湖雨意:老龙啸烟过南浦,阿香上天震天鼓。浮玉山前雨脚来,碧浪湖中浪花舞。菰蒲深处钓鱼船,不怕桃花水拍天。收纶稳系绿杨下,开篷相对白鸥眠。

综观张羽的诗,诗中既有对自然风光的恣意描写,意境深远;又有典故和历史人物,文字精炼通畅,清丽不俗,仿佛就像是一幅幅水墨青绿山水画,展现在世人的面前。他的文章也受到过明太祖朱元璋的重视,在洪武十六年(1383年),朱元璋自述滁阳王事,令张羽撰庙碑。故清同治《湖州府志》中对其的评价是:“羽博学有才,文章精洁,尤长于叙事诗,亦清丽。”在清《四库全书》中亦有这样的评价:“史称其文章精洁有法,尤长於诗。何乔远《名山藏》亦称其文词典雅,纪载行事,详而有体。今观其集,律诗意取俊逸……五言古体低昂婉转,殊有浏亮之作。至於歌行,笔力雄放,音节谐畅,足为一时之豪。”

据现有的史料来看,自从有了“吴兴八景”之说后,一直来在民间流传。直到明万历年间,在编纂《湖州府志》时,才在志书中有了记载。同时,书中还记有凌说的《鄣南八咏》和唐铿的《余英八咏》,从而得到了官方的认可。

张羽喜爱湖州,在他来湖后,还作诗邀请好友徐贲来湖寓居:“吴兴好山水,于我盍迁居。绕郭群峰列,回波一镜如。蚕余即宜稼,樵罢亦堪渔。结屋云林下,残年共读书。”徐贲接到他的诗后,即举家来湖,隐居在湖州城东的毗山,后徙居蜀山,直到明洪武七年(1374年)被荐入京而离湖。可见,湖州自古以来就被冠于“极乐城”“水晶宫”的美誉,引得历代众多文人墨客、名贤雅士和黎民百姓“行遍江南清丽地”,最终得出“人生只合住湖州”,是名不虚传的。

正文从这里开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