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湖州日報

徐湖

在湖城紅旗路的獅子巷社區前,有一座小公園,名“憲法主題公園”,又稱“獅子巷休閒廣場”。廣場上有一座玻璃照壁,下面是用青磚砌成古城牆的形狀,上面鑲嵌16塊玻璃,兩邊各刻四首吟誦吳興(湖州)八景的古詩。雖然沒有刻上詩人的姓名,但熟悉湖州文化歷史的人都知道,這八首詩是明代詩人張羽所作。

張羽(1333—1385),字來儀,後更字附鳳,號靜居,潯陽(今江西九江)人。與高啓、楊基、徐賁並稱“吳中四傑”,又與高啓、王行、徐賁等十人稱“北郭十才子”。元末時,爲避戰亂,他徙居湖州戴山之東,經鄉薦,一度任安定書院山長(書院講學者)。明洪武四年(1371),以儒士徵召入京,因應對不稱旨,得不到朱元璋的喜好而放還。再徵,授太常寺丞兼翰林院同掌文淵閣事。洪武十八年(1385),因坐事流放嶺南,未半道召還。張羽自知前途叵測,投龍江而死,其家人撫柩回湖州,將其安葬在九里崗,時任湖州府學教授童冀撰墓銘。

張羽在湖州寓居時,作了許多的詩,其中,最負盛名的當數他對吳興八景的詠歎。

在歷史上,吳興有八處著名的旅遊景點,被文人雅士冠以美名:道場霽曉、蒼弁清秋、西塞晚漁、下菰長煙、橫山暮嵐、龍洞雲歸、金蓋出雲和南湖雨意。這八處著名景點的美稱始於何時,現在還無確切依據。但據明代萬曆年間張睿卿編纂的《峴山志》中,他把蘇軾、蘇轍(穎濱)、葉夢得、趙孟頫、黃玠的詩列於道場霽曉和蒼弁清秋中來看,應該在宋代時就慢慢形成了。而到了明代,張羽對八處景點作了全面的吟誦,而被認爲是最好的詩。張睿卿記道:“峴山一眺,吳興八景通在目中。詩當以張來儀爲最,後有作者曰吳疇、曰丘吉、曰杜庠、曰宋鑑……”張羽的八首詩如下:

道場霽曉:城南山簇金芙蓉,飛標特立青冥中。巖前風來虎聽法,煙外客至僧鳴鐘。雲嵐乍卷浮初日,臺殿高低耀金碧。筍輿飛處破層雲,滿眼清暉弄晴色;蒼弁清秋:青山如龍走西北,玉削層崖倚寒碧。迢迢爽氣拂朱簾,手扳搘頤看秋色。雲間窈窕落葉黃,澗聲不斷松風長。望中翠屏忽點破,一行白雁下斜陽;西塞晚漁:西塞山前日欲暮,江樹離離起煙霧。玄真仙馭不可攀,時聽漁歌隔溪渡。灣頭酒賤鱖魚肥,紅塵不上綠蓑衣。投竿倚棹看新月,猶見雙雙白鷺飛;下菰長煙:坡陀廢壘青山側,至今傳是春申宅。三千劍履化爲塵,蔓草蒼煙淡蕭瑟。停舟弔古望眼迷,平林漠漠斜陽低。荒涼茆屋樵徑小,惟有古木寒鴉啼;橫山暮嵐:橫山山頂嵐光生,翠霧直與山俱橫。輕陰近拂北流水,落日半隱鳩茲城。一片松風忽吹起,反覆陰晴生眼底。揮毫安得米元暉,坐對高春寫詩意;龍洞雲歸:卞崗東走臨具區,靈牝下接龍伯居。常時出雲作霖雨,每爲下土蘇焦枯。收斂神功返林壑,往往雲端見笙鶴。掃除腥霧清風來,知是龍君下寥廓;金蓋出雲:峨峨金蓋苕之南,中天削出青瑤簪。白雲無心出巖岫,頃刻變化隨浮嵐。四海蒼生苦炎暑,從龍飛度平湖去。閒卻山中屋半間,一洗乾坤作甘雨;南湖雨意:老龍嘯煙過南浦,阿香上天震天鼓。浮玉山前雨腳來,碧浪湖中浪花舞。菰蒲深處釣魚船,不怕桃花水拍天。收綸穩系綠楊下,開篷相對白鷗眠。

綜觀張羽的詩,詩中既有對自然風光的恣意描寫,意境深遠;又有典故和歷史人物,文字精煉通暢,清麗不俗,彷彿就像是一幅幅水墨青綠山水畫,展現在世人的面前。他的文章也受到過明太祖朱元璋的重視,在洪武十六年(1383年),朱元璋自述滁陽王事,令張羽撰廟碑。故清同治《湖州府志》中對其的評價是:“羽博學有才,文章精潔,尤長於敘事詩,亦清麗。”在清《四庫全書》中亦有這樣的評價:“史稱其文章精潔有法,尤長於詩。何喬遠《名山藏》亦稱其文詞典雅,紀載行事,詳而有體。今觀其集,律詩意取俊逸……五言古體低昂婉轉,殊有瀏亮之作。至於歌行,筆力雄放,音節諧暢,足爲一時之豪。”

據現有的史料來看,自從有了“吳興八景”之說後,一直來在民間流傳。直到明萬曆年間,在編纂《湖州府志》時,纔在志書中有了記載。同時,書中還記有凌說的《鄣南八詠》和唐鏗的《餘英八詠》,從而得到了官方的認可。

張羽喜愛湖州,在他來湖後,還作詩邀請好友徐賁來湖寓居:“吳興好山水,於我盍遷居。繞郭羣峯列,回波一鏡如。蠶餘即宜稼,樵罷亦堪漁。結屋雲林下,殘年共讀書。”徐賁接到他的詩後,即舉家來湖,隱居在湖州城東的毗山,後徙居蜀山,直到明洪武七年(1374年)被薦入京而離湖。可見,湖州自古以來就被冠於“極樂城”“水晶宮”的美譽,引得歷代衆多文人墨客、名賢雅士和黎民百姓“行遍江南清麗地”,最終得出“人生只合住湖州”,是名不虛傳的。

正文從這裏開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