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庆-重庆日报消息,现代化新重庆,正在成为各路资本布局的“竞技场”。

2023年,重庆推动实施市级重点建设项目1152个,实现项目数首次破千、投资额创历史新高的“双突破”。

今年一季度,重庆新开工项目322个、开工率70.02%,较去年同期提升12.75个百分点;到位资金1024.97亿元,同比增长17.25%,实现招商“开门红”。

4月26日,重庆举行央地金融助力国有企业“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业务推介与项目签约活动,现场签下合同总投资额高达768亿元的14个项目;5月7日,央渝同行(渝中)发展对接活动举行,20个重磅项目集中签约落地渝中区,签约金额达470亿元……

重庆是一块怎样的投资热土,为何焕发出如此强大的吸引力?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一众投资项目结出累累硕果

5月13日,重庆高新区,西部(重庆)科学城科学会堂项目现场,数百名工人正忙着施工。目前,该项目主体结构已全面封顶,到明年,这个重庆规模最大的无柱多功能厅和宴会厅将建成投用。

科学会堂的投资方和承建方,是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入渝10年来,这家央企承建了渝西水资源工程、江习高速笋溪河大桥等众多重大项目。

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源源不断地吸引着电建路桥等一大批实力投资者。

1月3日,中交集团水利水电全国总部——中交长江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在渝揭牌,其前身是中交重庆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迄今已在渝投资超240亿元。

作为重庆的“老朋友”,“十三五”以来,中交集团累计在渝新签合同总额超过3000亿元,业务涵盖高速公路、轨道交通等多个领域。

制造业,更是投资者相中的重点领域。2月5日,通用技术集团与重庆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医疗健康、先进制造等领域加强战略合作。两年前,这家企业和重庆理工大学合资设立通用技术集团国测时栅科技有限公司,围绕原创纳米时栅技术,打造“科学装置+国家工程中心+产业化基地”三合一平台。目前,该公司已推出两大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超精密机床、量具量仪、半导体加工等领域。

投资重庆制造业,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一众投资者取得累累硕果。例如,中煤科工重庆研究院投资新建的国内首条连续流钻具自动化生产线建成投产;中船重庆液压机电公司自主研制的百吨级管道增压压缩机完成验收;中国三峡集团动态总投资约84亿元、装机规模120万千瓦的奉节菜籽坝抽蓄项目开工建设……

不只是外来投资,重庆本地企业也纷纷扩产。不久前,长安汽车渝北新工厂建成投用,全面投产后将形成年产28万辆新能源整车产能,年产值不低于500亿元。

产业集群化布局

让投资者选准赛道精准发力

上述投资者为何看好重庆?

这是因为重庆对产业进行集群化布局,发挥龙头企业对产业链上下游的带动作用,同时格外注重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性,在招商引资时就绘制产业图谱,明确标明产业构成和产业机会,让新进入的企业选准赛道精准发力。

以制造业为例,重庆锚定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目标任务,提速建设“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

今年一季度,在重庆全市招商投资赛马榜上,两江新区位居综合榜排行第一。两江新区一“季”绝尘的秘诀,正是对产业的集群化布局,即围绕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形成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等8条重点产业链,对应组建8支产业链融合招商团队,强化与园区公司、基金公司、职能部门的深度协同,推动信息和资源高度融合。

“各产业链招商队伍有一个重要职责,便是锚定链条任务目标和产业头部企业投资动向,推动‘一企带一链,一链成一片’。”两江新区招商集团副总经理肖红说。

以易易互联全球总部项目为例。该项目依托吉利产业体系和吉利电池快速更换架构,打造行业首个具备“整车—电池—换电—运营”的智慧换电生态全产业链开放平台。

去年6月,重庆与吉利集团签署战略框架协议,其中部分项目落户两江新区。两江新区招商集团汽车产业部关键零部件办主任彭俊杰介绍,产业链招商人员紧盯产业链头部企业“顺藤摸瓜”,紧密跟踪吉利集团在各产业领域的新需求,做足以商招商“文章”,最终与吉利集团在换电领域找到新的合作机会,促使易易互联全球总部项目落地。

更典型的案例是江北区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在该区软信产业聚居地——睿创园区,围绕行业龙头企业新华三(重庆)生态能力中心,聚集了一大批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协同打造出一个要素齐备、功能完备的中心。

一个龙头企业,带着“一串”配套企业扎堆集聚,这种和谐共生的发展局面,自然会产生对各类生产要素更大的集聚效应,包括重庆海量互联技术有限公司、重庆远望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重庆中科闻歌科技有限公司等一众行业头部企业,如今都已经在睿创园区落户。

优良营商环境

让投资者心无旁骛谋发展

投资者看好重庆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优良的营商环境。

前不久,重庆一家民营企业法定代表人陈先生,在市场监管部门一次性获取企业变更登记后的多个关联证照更新。

按照规定,一旦经营主体主要信息发生变化,特定行业和领域的关联证照也需同步更新。以陈先生申办的法定代表人变更为例,他必须同时更新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方可正常营业。

“以前这些证照都是分开办理的,办理时间很长。”陈先生说,在此过程中不仅要重复提交材料,还要跑多个窗口,费时又费力。

把与开办企业相关联的政务服务“单项事”,整合为企业和群众视角下的“一件事”。从去年以来,市市场监管部门紧盯许可证与营业执照办理流程衔接不畅的痛点,加快推进“证照联办”改革——如今,经营者只需填写一套表单,只签一次名,即可同时办理好更新后的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

再看税务环境。“点击鼠标在电脑上即可完成印花税零申报,不用再麻烦地进行税源信息采集申报了,很方便!”5月14日,迅速办理完申报事务后,重庆某企业办税人员何女士说。这项便利,得益于市电子税务局上线印花税税源信息报告“一键零申报”功能,精简了印花税申报流程。

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创新。为此,重庆在创新环境打造和创新氛围营造上狠下功夫。

去年底举办的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上,28个市级科技攻关“揭榜挂帅”项目发布,涵盖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先进材料、智能装备等领域。

这些“揭榜挂帅”项目,都是经过多方征集、专家把关最终形成的,可进一步推动重庆的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增强投资吸引力。

今年以来,重庆聚力打造数智科技、生命健康、新材料、绿色低碳4类科创高地,积极发展人工智能、区块链等16个重要战略领域,构建“416”科技创新布局,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不断提速提档。

市科技局表示,高能级科创平台是吸引科技人才的“强磁场”、原始创新的“策源地”、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目前,重庆按照“成熟一个、启动一个”原则,加快布局建设金凤、明月湖、广阳湾、嘉陵江4个重点实验室。同时,北京大学重庆碳基集成电路研究院落地建设,超瞬态实验装置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硅基混合集成创新中心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为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庆还形成“以产业重大技术需求为导向”攻关任务机制,探索重大科技攻关,发挥龙头企业在创新需求、资金投入、研发组织、成果转化方面的主导作用,让企业成为“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

“当前在我市重大重点科技项目中,有80%的技术需求由企业提出,重大重点科技项目资金超过70%投向企业,产学研协同创新比例超过80%。”市科技局负责人说,如此一来,不少有意投资重庆的科创企业加大投资力度,提速重庆建设西部地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策源地”的步伐。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吴刚 夏元

原标题:今年一季度新开工项目到位资金1024.97亿元,同比增长17.25% 各路资本竞相“抢滩” 重庆魅力何在

编辑:饶治美    责编:吴忠兰    审核:冯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