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國防報

位於安徽省金寨縣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八軍堅持三年游擊戰爭紀念園鳥瞰圖。

1935年8月13日,紅二十八軍遊擊至立煌縣(今金寨縣)燕子河地區,得知國民黨軍第65師第195旅第390團一個營(後來得知是一個團)進駐花涼亭,企圖阻截紅二十八軍。紅二十八軍政委高敬亭與紅二十八軍八十二師政委方永樂等人分析認爲,駐花涼亭之敵是分散孤立之敵,與敵軍其他據點相距甚遠,不易得到援助。我軍當時兵力佔絕對優勢,且士氣旺盛,若以長途奔襲、速戰速決的打法是完全可以取勝的。根據上述分析,高敬亭立即作出“夜襲花涼亭”的決定,命令部隊於當日下午急行軍20餘公里,在黃昏前隱蔽進至花涼亭南側地區集結待命。方永樂作簡短的臨戰動員後,各部隊趁月夜接近敵軍。

花涼亭位於立煌縣方家坪通往霍山縣城的大道上,是一個有着二三十戶人家的小集鎮,地處大別山腹地,大道兩側山巒起伏,林深草茂,道路狹窄,集鎮西南側和西北側各有一道山崗,地形比較複雜,便於紅軍隱蔽接敵。敵軍在花涼亭南側高地和東北側高地部署了一個連的兵力,並構築了野戰工事,陣地前沿有樹幹設置的鹿砦障礙;在黑桃灣東側長行高地亦部署了一個連,配有重機槍火力,以保障花涼亭側後的安全;其餘兵力分佈在花涼亭和田灣大瓦房地區;營指揮所位於花涼亭。

22時許,按預定作戰計劃,紅二十八軍特務營首先向花涼亭東北側高地發動進攻;手槍團和第244團1營在方永樂的帶領下向敵花涼亭西南側高地發動進攻,並相繼攻克花涼亭西南側高地和田灣大瓦房;2營在進攻敵黑桃灣東側長形高地時,發現高地上敵人的2個機槍火力點正在向手槍團和1營進攻方向瘋狂掃射,營長立即命6連副連長帶一個班,迎着敵人猛烈的火力,迅速摸上去用手榴彈將其炸燬。戰鬥中,幹部帶頭衝鋒、勇猛指揮,戰士頑強拼搏、不怕犧牲,充分發揮我軍近戰特長,奮勇殺敵。

正當各路部隊進攻得手、準備向花涼亭集鎮發起圍攻時,紅二十八軍突然從俘虜口中得知,敵駐花涼亭的兵力實際上是一個團。鑑於敵情變化和天將拂曉的實際情況,方永樂立即下令撤出戰鬥。

此戰,紅二十八軍斃傷敵200餘人,俘敵100餘人,繳獲步槍200餘支、輕重機槍7挺、迫擊炮1門、各種子彈1萬餘發,以較小代價取得了較大勝利,並積累了夜間作戰的初步經驗。參加過此戰的林維先,之後在爲《皖西革命回憶錄》撰寫的《紅旗永不倒(代序)》中,專門提到了花涼亭戰鬥,他說:“這是三年游擊戰中我軍進行的唯一的夜間攻堅戰鬥,不僅取得了重創敵軍一個營的勝利,也提高了各級幹部的組織指揮能力和部隊的戰術技術水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