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烏魯木齊晚報

全程不換車、不換裝、不卸車,實現“門對門”運輸

全國首趟中歐直達快運跨裏海TIR車輛啓程

本報訊(全媒體記者唐紅梅 夏百合)5月15日,在辦結海關監管通關手續後,一輛滿載貨物的TIR(《國際公路運輸公約》)運輸車輛從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多式聯運中心始發,預計10天后抵達格魯吉亞。

這趟貨運車輛是中歐直達快運跨裏海TIR車輛的全國首發,標誌着國際陸港區跨境公路運輸渠道進一步拓寬。

當日11時,在國際陸港區多式聯運中心,一輛有TIR標識牌的“中國籍”廂式貨車滿載貨物即將出發。

這批貨物重約5噸,貨值約22萬元人民幣,主要是來自廣東的燈具和隔音棉,由貨主根據國外客戶的需求採購後交由新疆袋鼠速遞有限公司運輸。

新疆袋鼠速遞有限公司國際部經理葉爾蘭·薩吐介紹,該輛貨車將由霍爾果斯口岸出境,途經哈薩克斯坦、阿塞拜疆,跨裏海最終抵達格魯吉亞。

與普通國際公路運輸每經過一個國家都需辦理轉關手續不同,TIR運輸將通關手續前置,全程不換車、不換裝、不卸車,只需各國海關部門蓋章,可實現“門對門”運輸。

近年來,國際陸港區持續優化物流組織服務,實現全國首批內陸進口TIR運輸貨物到達國際陸港區、全國首單“跨境電商(9610)+TIR”監管模式測試成功、中蒙俄沿亞洲公路網4號線國際道路運輸在陸港區始發等突破,實現了烏魯木齊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間繼海運、空運、鐵路運輸3種運輸方式後的第4物流通道。

此次跨裏海TIR車輛啓程,是新疆自貿試驗區設立以來,國際陸港區推進向西通道建設的又一創新舉措。

作爲多式聯運中心的運營方,新疆國際陸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公路事業部總經理鄭躍說,本次貨運車輛首發,首先實現了線路上的創新,之前TIR運輸重點圍繞中亞、西亞國家和俄羅斯,此次跨裏海經過輪渡到達格魯吉亞;其次實現報關模式上的創新,之前業務是圍繞TIR進口,本次是圍繞出口業務。

國際陸港區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馮馨樂說,國際陸港區將加強與海關、國際道路運輸管理局、企業等多方聯繫協作,進一步提升國際道路運輸服務能力,持續探索國際道路運輸發展新路徑,加快打造TIR國際道路運輸集結中心,進一步提升國際陸港區作爲歐亞陸路國際樞紐的集貨效能,助力建設亞歐黃金通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