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新聞晨報

租車難:故障車過多;還車難:定位不準確

共享氫能源自行車“雷點”實在多

通過氫燃料轉換電能爲整車供電,氫能源自行車續航長、換氫快、綠色環保,但是造價昂貴,很難飛入尋常百姓家。永安行共享氫能源自行車系統已經在上海臨港、常州、雲南麗江等地投放,只要使用小程序掃碼就能體驗。

但是記者近日注意到,有不少市民在社交平臺發帖吐槽永安行氫能源自行車騎行體驗差、收費貴、故障多、還車難……而這些問題在記者體驗時依然存在。

雷點一:更輕鬆 更費勁騎行體驗因車而異

朱女士在16號線滴水湖附近工作,她的女兒時常會從她工作的地點出發,掃一輛氫能源自行車,繞着滴水湖騎行遊玩,非常愜意。

“蹬一圈等於蹬兩圈,騎起來很輕鬆,我女兒這麼說的。”朱女士繪聲繪色地向記者轉述氫能源自行車的騎行體驗。

但是,記者在社交平臺看到有網友反映,氫能源自行車比普通自行車重,加速不明顯,騎起來非常費勁。這是怎麼回事?在滴水湖周邊,記者租借了第一輛共享氫能源自行車。

據永安行官方網站,記者騎的這輛氫能源自行車重約32公斤。相較於重量通常在20公斤以內的共享單車,在沒有助力的情況下,騎行氫能源自行車的體驗更接近沒有通電的電動車。

用力地蹬了兩三圈,氫能源自行車的座椅下開始發出“嗡嗡”的響聲,同時能夠明顯感到助力,車輛也變得輕盈起來。按照官網數據,最高時速能達到每小時23公里。在停止蹬踏板後,助力也慢慢消失。

並不是所有的氫能源自行車都有明顯的助力,剩餘氫氣量對騎行體驗有影響。記者租借的第二輛車的助力就“時靈時不靈”,如果道路有一定的坡度或者不平整,那麼完全感受不到助力。

使用微信小程序掃描車身二維碼,能夠顯示該車的“可助力里程”。租借這輛自行車時,小程序顯示“可助力里程”9千米,而第一輛則是20千米。

雷點二:4輛車壞了3輛故障車太多

環繞滴水湖,有不少氫能源自行車的停車點。

記者看到其中的一個停車點上停了9輛車,掃描其中一輛車身二維碼,顯示“該車電量低或氣壓不足”,於是記者掃了旁邊的一輛車,然而令人錯愕的是,連續三輛車都不能使用。

是不是這裏的遊客多,好騎的車子被騎走了?記者前往一個相對“偏僻”的停車點。這裏一共停了4輛車,記者挨個掃碼嘗試,有兩輛不能騎行。

最誇張的是,記者來到的第三個停車點,總共有4輛車,居然壞了3輛。而不在停車點“落單”的自行車更是一輛都不能騎。

報錯提示也是五花八門,除了顯示“該車電量低或氣壓不足,請更換車輛租用”,還有“該車正在維護,運營小哥正在趕來處理”“開鎖失敗,請重新掃碼或更換車輛”,或者有時候正在開鎖,突然提示“電壓較低”,同時小程序也返回到掃碼界面。

雷點三:騎車20分鐘,還車10分鐘

還車難,是市民們反映的最多的問題。

“首先,只能停在規定的停車點上。其次,停車點的定位很飄,還車極其困難。”市民包小哥說。去年他體驗了一把氫能自行車,把不愉快的體驗發佈在社交平臺上,並置頂在個人首頁。

伴隨着停車的是收費問題。根據現行的“氫能車計費規則”,0分鐘-15分鐘收費2.5元,15分鐘以上,每10分鐘收費1.5元。氫能車必須在“P點”即停車點還車,在非P點還車收取調度費每單4元,在限停區還車收取調度費每單15元,在運營區外還車收取調度費每單4元。

“我光停車就花了10分鐘,本來是4塊錢,結果收了5.5元。總不能是爲了延長收費時間,故意拖延還車吧。”包小哥向記者吐槽。

記者在還車時遇到了相同的問題。在騎行過程中,小程序會提示“非P點還車,將會收取4元調度費”,當這一行字變成“p點內使用手機還車更便捷”就代表自行車已經到達P點附近。但這個時候使用小程序或是使用車身的按鈕還車,仍有可能提示不在還車點內。

共享電單車通常也要求在固定停車點停車,有時還車也會遇到定位不準確的問題,這個時候把車停在已經停好共享電單車附近,通常能夠順利還車。但這個技巧在氫能源自行車上不適用,有時候租的車和其他氫能源自行車隔着很短的距離,但就是還不上。

在反覆嘗試後,記者終於發現其中端倪。永安行氫能源自行車的停車點地面上有一排裝置,就像有一排虛擬的車樁,只有停在這個裝置附近的劃線區內,才能順利還車。所以相比看小程序的提示和找其他的氫能源自行車,找到這個裝置更加靠譜。

但現在市場上大多數共享單車以及共享電單車只要停放在大致區域就可以了,這也是有很多市民感到還車難的原因。

雷點四:臨時停車被認定爲還車,她投訴了一個禮拜

氫能源自行車停車後有時會被自動還車,市民小高向記者分享了她的經歷。

5月3日凌晨,小高和朋友聚會後騎氫能源自行車回家。因爲手裏拎着打包的飯菜,她打算先把車停在樓下,把東西送回家,再騎到停車點。“我剛把腳撐打下來,車子就自動鎖上了,然後扣費了17.5元。”小高說。

自動還車是因爲小高把自行車騎到了運營區外,這也是爲什麼六七分鐘的騎程卻收了17.5元。“我打車回去也不過十塊錢。”小高說,“我不是計較十來塊錢,但我憑什麼付這筆錢呢?我又沒打算鎖車!”雖然事情已經過去了十幾天,小高的聲音裏依然帶着憤怒。

記者在社交平臺上看到其他市民有相似的經歷。一名市民發帖稱,她在騎車中途有事,使用了臨時鎖車功能。十分後回來卻發現已經自動還車,還收取了8塊錢的調度費。“客服說臨時停車只有30分鐘,訂單總共22分鐘,哪來的30分鐘??”她帖子中寫道。

從被扣費開始,小高開始了她的投訴之路。“我開始打客服電話,一直佔線,怎麼打都打不通。隔了兩天我終於打通電話了,客服的態度特別差,叫我把車子騎回去,但是這時候車子早就被別人騎走了。”

這場拉鋸戰持續了一個禮拜。5月11日,小高再次向人工客服反映情況,終於退還了15元的調度費,只收取2.5元的騎行費用。“這是我第一次騎氫能源自行車,以後也不會騎了。”小高說。

相比之下,記者的退款經歷要輕鬆得多。在結束騎行後,記者向小程序的人工客服提出,因爲還車點定位不準確多付款了1.5元。經過短暫覈實後,成功收到退款。

次日,記者撥通了永安行氫能源自行車熱線電話並反映了故障車多的問題。工作人員回應,已經記錄下故障車的位置並反饋,將有專人維護。至於停車困難,工作人員表示,如果還不上可以聯繫客服協助鎖車。

見習記者 崔逸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