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荊州日報

□許佳榮

小粒漸滿。每年5月20日到22日之間,太陽到達黃經60°時則爲小滿。小滿節氣是萬物稍得盈滿,但未及全滿的小滿時節。小滿,帶着將熟未熟的甜蜜,亦包含着對盈滿的期許。

節氣裏的其他“小字輩”節氣,後面總跟着“老大”,如小暑之後是大暑,小雪之後是大雪,小寒之後是大寒。小滿之後卻是芒種,這當中凝聚着祖先們的智慧結晶。大滿並不是古人所追求的完美境界,當一切達到極致後必然走下坡路。而“小得盈滿”,是將熟未熟還有向上的空間,還可以“繼長增高”,這才符合中國人的願景。

“何須多慮盈虧事,終歸小滿勝萬全。”小滿作爲二十四節氣之一,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遺產。二十四節氣中有小滿而無大滿,體現着盈滿與留白的配合,滿與空的平衡,更浸潤着中國式處世哲學的智慧源泉,賡續着中華民族文化基因的不滅薪火。

古人云:“月盈則虧,水滿則溢。”倘若驕傲自得將心中一方天地全部填滿,那麼結果將是畫地爲牢,身陷囹圄。歷史上“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西楚霸王飲恨自刎;“舉天下豪傑莫能與之爭”的後唐莊宗泣下沾襟;滑鐵盧血痕斑斑,曾經橫掃歐洲戰場的拿破崙兵敗如山倒。正是他們持盈則溢,最終導致了失敗。

反之,只有留出空隙供理想瞻仰,才能於留白處填滿奮發進取的昂揚,爲人生增添回味無窮的意象。鄧稼先於大漠中奮發進取,刻苦鑽研,終於創造“兩彈一星”;莫言於文壇裏奮發進取,筆耕不輟,終於獲得諾獎成就;蘇炳添於賽場上奮發進取,超越傷痛,終於成爲“亞洲飛人”。滿中之空是爲了更好地包容,“空”擴展了“滿”的內涵。

小滿,乃空中有滿。小滿之“空”,非消極避世之空,而爲虛懷若谷之空。唯胸中有物,方能虛懷若谷。山間翠竹在微風中昂揚,每一片青翠的竹葉都在訴說竹節的虛心;池中荷芰在泥淖中挺立,每一縷幽微的香氣都在吐露着蓮莖的中空,植物的品格無疑與人的美德不謀而合。

小滿,乃盈虧有度的中庸之道。小滿看似未滿,實則最爲接近圓滿。小滿所體現的折中調和的處世態度,是中華文化留下的獨特烙印,蘊含着事物發展規律的奧祕。“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小滿的滿與空達到了一種平衡的狀態。即秉持中正,不偏不倚,於生活中,小滿也可以成爲我們的行事準則——過滿招損,不滿遺憾;小得盈滿,方爲圓滿。過滿之時,當以虛懷若谷之空和積極用事之滿樂觀面對即將到來的挑戰;不滿之時,及時止損,將遺憾看作命運的饋贈,使自己的人生經歷變得充盈。

小得盈滿,方爲圓滿。懷一份積極進取,握一份淡然從容,持一份中正平和,取未盈之盈,留非空之空。滿與未滿間的取捨折射出中國式思維的光輝,給我們以人生啓迪。

小滿未滿,纔是人生最好的狀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