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算力、手机消费电子、智能电视……进入今年第二季度,集成电路产业多个增长点日渐清晰。

在近日举行的2023年度第二场科创板芯片设计专场集体业绩说明会上,多家上市芯片企业负责人表达对今年市场行情的看好,同时对各公司今年产品线发展、市场战略规划以及对外投资并购等话题,与投资者进行了深入交流。

01 芯片价格看涨声起,多家上市公司回应

近期,半导体市场功率器件、模拟芯片甚至MCU等产品,在终端需求推动和供应链成本变动下,市场对价格看“涨”声一片。

必易微董事长谢朋村在回答《科创板日报》记者提问表示,“公司产品综合价格主要受市场供需变化和产品结构比例影响,随着经济环境复苏,下游需求增加,公司产品销售价格将随之受益。”

据介绍,必易微2023年在快充、家用电器、楼宇自动化、安防消防、服务器/数据中心电源、工业新能源等领域的产品实现放量。其中,必易微家用电器领域2023年度收入同比增长58.04%,同时DC-DC芯片覆盖4.5-40V电压段、0.6-6A电流范围全系列产品也处于稳步快速放量阶段,2023年全年累计出货达5383.37万颗,带动DC-DC产品收入同比增长680.63%。

功率器件提供商芯导科技董事长、总经理欧新华在业绩会上表示,该公司将继续积极把握市场机遇,以市场为导向,不断进行产品的更新迭代及结构优化,来保持公司健康平稳的发展,另外公司始终注重维护与合作伙伴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将根据市场需求情况,保持合理的定价策略

另一家功率半导体公司东微半导的董事长、总经理龚轶,对市场关注的功率产品涨价的关注表示,该公司一贯以来的定价策略是尽量维持合理的价格与毛利,维护与客户的长期合作关系,而不是追求短期内价格的巨大波动。

中微半导业务以MCU为核心,公司董事长杨勇在业绩会上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该公司产品的价格完全取决于市场需求变化而变化,对于市场分析认为今年产品价格回购提升的问题,公司目前尚无法预测。“不过公司MCU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仍在逐步提升中。公司产品主要在消费电子、智能家电、工业控制(无刷电机控制)和汽车电子等四大领域,今年对于无刷电机控制和汽车电子领域的增长幅度期待更大一些”。

今年5月,国信证券分析师胡剑团队发布的研报观点显示,回顾国内功率半导体公司2024年一季度业绩情况,中低压产品出货量已先于利润率改善,后续有望在价格端修复。开源证券分析师罗通也在近日发布的研报中称,目前海外功率大厂库存周转天数已开始全线缩短,行业已开始加速去库,Q1已有多家公司发布涨价函,未来产品价格有望逐步企稳;同时模拟芯片Q1淡季不淡,上半年消费电子和汽车电子景气度较好,未来各板块随库存去化复苏势头有望强化。

此外,今年年初摩根士丹利报告指出,已有国内头部厂商兆易创新对MCU产品提价,由于通路库存压力减轻,经销商不再大幅给予折扣销售产品,价格有所反弹。

02 供应链成本持续优化,毛利率获改善空间

慧智微董事长、总经理李阳在业绩会上表示,由于全球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及消费电子周期下行,全球半导体产业景气度下降,终端客户进入去库存阶段,部分产品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公司上游晶圆、基板、封测的采购成本都有一定幅度的下调。该公司将不断优化产品结构,产品更多应用于头部手机品牌5G机型,同时推出高性价比的4G方案,预计公司毛利率有一定改善空间。

必易微谢朋村表示,公司成本主要构成为晶圆代工和封装测试,上游价格的变动将直接影响公司的生产成本,公司将会综合考虑上述成本变动以及下游需求的情况,策略性地调整产品销售价格,最终持续扩大公司市场占有率。“未来随着公司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应用在新型消费电子、工业控制、网络通讯、数据中心以及汽车电子的产品份额持续增长,毛利率将随之改善。”

恒玄科技副董事长、总经理赵国光表示,今年一季度毛利率企稳,环比略有好转,目前公司来看毛利率是在向好的趋势发展,随着公司新产品的不断推出,产品结构也在不断迭代优化。此外,去年公司受到成本端压力,公司也在做成本端优化,尽量去提升公司的成本竞争优势。

东微半导龚轶表示,公司将积极与上游代工厂共同探索新的工艺,持续进行主营产品的技术迭代和技术创新,支撑公司未来持续的成本优化和新产品系列的推出。

天风证券分析师潘谏团队本月发布的研报观点称,预估今年IC设计产值将有望达到1868亿美元,年增15%。2023年第四季多数成熟制程晶圆代工厂产能利用率下滑至约60%,加上2024年中国有32座晶圆厂完工,以40nm以上成熟制程为主,因此台积电预估于2024年第一季给予成熟制程2%折让,而其他厂商则有较大降幅,部分厂商项目客户降幅达20%,有利IC设计厂商获利回升。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作为体育大年,市场对智能机顶盒、智能电视等的产品需求激增,上游电子产业迎来机遇,中芯国际近期已表示今年看到相关市场需求增长显著。

晶晨股份产品应用场景包括智能机顶盒、智能电视、智能汽车等,其中该公司T系列芯片方案过去一年持续扩大与全球主流电视生态系统的深度合作。晶晨股份董事、董事会秘书余莉在业绩会上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T系列芯今年第一季度销售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00%。根据该公司经营计划,其结合所处行业前景、下游需求、产品竞争力等维度,晶晨股份制定了2024年度的经营目标,营业收入预计增长率为15%-30%。

03 关注外延发展机会

证监会近年持续推动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今年年初在座谈会中进一步表示,今年将多措并举活跃并购重组市场,支持优秀典型案例落地见效。其中,重点之一是将支持“两创”公司并购处于同行业或上下游、与主营业务具有协同效应的优质标的,增强上市公司“硬科技”“三创四新”属性。

芯片设计公司进行并购整合或对外投资,通常是增强研发优势、扩大产品线规模、巩固市场占有率的常见策略。尤其今年一级市场的半导体公司估值普遍回归理性,挖掘优质标的并进行股权收购,也将日渐活跃。在业绩会上,多家上市公司表达积极看法。

“公司成立20余年,过去主要是靠内生式发展,发展坚定而稳健;上市后,我们希望从内生式发展转变为内生式与外延式相结合的发展方式。”中微半导董事长杨勇在业绩会上表示,公司一直保持开放的心态,去寻求技术和市场协同的伙伴一起共同发展,做大做强。

慧智微李阳也表示,公司在夯实内生业务发展的同时,还将以主营业务为中心,寻求合适的产业并购和对外投资等外延发展机会,扩大公司规模,提高公司综合竞争力。

必易微董事会秘书高雷在业绩会上表示,公司在努力促进内生发展的同时,将围绕主营业务,持续推进产业投资与并购方面的工作,积极寻求符合公司发展战略的外延增长的机会,加强产业协同与融合,推动公司的整体快速发展,不断增强公司综合竞争实力。据了解,2023年6月,必易微刚刚完成对动芯微成都的控股,

关于对外投资和产业整合方向,东芯半导董事长、总经理龚轶表示,公司已投资的产业基金主要对半导体行业及新能源等半导体产业链上下游相关领域的企业和基金进行投资,投资项目涉及第三代半导体材料、高端深度特色工艺晶圆厂、IGBT模块、车规级高可靠性集成方案以及光伏逆变器企业等。

芯导科技欧新华则表示,该公司位于无锡的子公司成立,为公司的整体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未来“公司将持续关注与公司技术、产品、业务等协同性好的优质上下游资源,充分调研并科学、审慎地进行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积极挖掘投资并购机会,有效整合上下游资源,进一步优化公司产业布局”。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科创板日报”(ID:chinastarmarket),作者:郭辉,36氪经授权发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