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柳州日報

與猛獸爲伴的勇者

——95後“寶媽”哺育小獅子辰柏長大的故事

小獅子安逸地躺在憩架上。

小獅子想與“寶媽”親密互動。

“啪啪啪……”“等一下,我的寶,食物馬上就來啦。”5月13日,在柳州動物園育幼室內,已經迫不及待想享受美食的小獅子辰柏用腳掌拍打着操作隔間的門,催促着“寶媽”備餐提速。

小獅子有兩位“寶媽”,她們名叫周恬和鄧昕竹,是95後的年輕人,她們因爲喜歡動物,在大學期間學習了動物醫學專業,其中鄧昕竹今年纔剛加入動物園的獸醫團隊。

“小獅子剛出生就被母獅棄養,只能轉爲人工哺育。人工哺育猛獸幼崽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工作。”周恬說,“小獅子剛出生就被棄養,因此身體情況不好,晚上要每隔3至4個小時起牀給它餵奶,還要24小時觀測它的體溫、呼吸和心跳,根據它的身體情況,隨時調整保溫燈的強度和暖片溫度。”

雖然照顧小獅子費時又費力,但是兩位“寶媽”樂在其中。她們每天8時許給小獅子切肉、調配營養劑,早上和下午分兩次餵食小獅子和打掃籠舍,小獅子使用的毛毯、玩具也會定期進行清洗和消毒。

“照顧小獅子就像養了一個兒子,總是會擔心它喫不飽、爬憩架會摔倒等。第一次感受到它對我情感上的依賴是在它滿月時。它突然聽到尖銳刺耳的聲音後,迅速跑到我的身邊求抱抱和撒嬌,之後它要在安撫中才能消除緊張的情緒。”周恬說。

在與小獅子朝夕相處中,兩位“寶媽”也漸漸摸索出與猛獸幼崽的“相處之道”。

“小獅子仍具有天生的動物野性,它會繞背觀察和‘突襲’你。”鄧昕竹說,“小獅子會把照顧它長大的人類當作‘媽媽’,而動物之間會進行一些撕咬的親密行爲,如果人類照顧它時是背對的姿勢,就會因爲它發起的撕咬親密行爲受到傷害。”

動物與人類有着不同的語言,但雙方在相處時能用感情跨越物種的區別進行有效“翻譯”。

身體放低和後腳擦地說明它準備起跑,身體坐到“寶媽”腳背,雙手抱腿說明在撒嬌,袒露腹部說明你是值得信任的人……“寶媽”經過4個多月的哺育,逐漸通過肢體讀懂了小獅子的語言。小獅子則開始從“寶媽”聲音的語調、語氣中判斷出意思,並能聽懂響片,做出蹲、坐等簡單的指令動作。

周恬說:“哺育小獅子給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很多快樂和成就感,希望通過講述與小獅子的故事,讓更多的人蔘與到保護動物的隊伍之中。”

全媒體記者 覃珩 報道攝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