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時報

記者劉佳 北京報道

隨着A股 42家上市銀行一季報業績陸續披露完畢,經營壓力躍然紙上。

5月14日,安永發布《中國42家A股上市銀行2024年一季度業績概覽》。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42家A股上市銀行淨利潤、營業收入同比雙降,降幅分別爲0.81%和1.73%。

同時,一季度末資產總額較2023年末增長3.93%,增幅較2023年一季度的5.62%下降1.69個百分點;而加權平均不良貸款率1.25%,較2023年末下降0.01個百分點。

“總體來看,上市銀行2024年一季度仍面臨較大的經營壓力。”安永大中華區金融服務首席合夥人忻怡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一季度營收淨利雙降

今年一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長 5.3%,消費、投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經濟企穩回升,增長內生動力逐步增強,國民經濟開局良好。

不過也應看到當前國內外形勢仍然複雜嚴峻,經濟發展中還存在很多的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

受此影響,上市銀行今年一季度業績相比2023年同期增速下降。

具體而言,今年一季度末42家上市銀行總資產達人民幣2921038.11億元,與2023年末相比增加人民幣110389.86億元, 增幅3.93%,增幅較2023年一季度的5.62%下降1.69個百分點。

大型銀行總資產增幅4.65%,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增幅 1.68%,城商行增幅4.65%,農商行增幅3.83%。上市銀行總資產同比增幅均出現下降,大型銀行、全國性股份制銀行、 城商行以及農商行的增幅均較2023年一季度分別下降1.71個百分點、2.28個百分點、0.05個百分點和2.15個百分點。

分項來看,據WIND數據,截至一季末,六大國有行總資產爲193.72萬億元;9家股份行總資產爲677973.4億元;17家城商行總資產爲254916.95億元;10家農商行總資產爲50995.42億元。

在淨利潤方面,今年一季度42家A股上市銀行淨利潤同比降低 0.81%,較2023年一季度增速下降了4.03個百分點。

其中大型銀行增速爲-2.19%,較去年同期下降了4.61個百分點;股份制銀行增速爲-0.34%,同比下降2.15個百分點。城商行淨利潤增速雖然同比下降5.09個百分點,但仍保持了6.83%的正增長。而農商行增速爲1.56%,同比下降了10.28個百分點。在營業收入方面,42家上市銀行今年一季度營業收入爲14726.55億元,同比下降1.73%。大型銀行和全國性股份制銀行營業收入較去年同期分別下降2.22%和3.24%,城商行和農商行相比2023年同期上升了5.61%和4.74%。

就營業收入增速上,今年一季度較2023年度上升了1.79個百分點。大型銀行、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城商行和農商行分別上升了2.13個百分點、0.44個百分點、3.07個百分點和3.47個百分點。

通過對比可知,今年一季度城商行、農商行無論是在淨利潤增速或是營業收入增速上均呈現出“小而美”的業績特點。

“今年一季度延續了2023年宏觀經濟形勢複雜多變的局面,所以同期國有大行的資產規模增速放緩,其中多家大行營收和淨利潤同比下降,這也是過往比較少見的。”安永華北區金融服務審計主管合夥人姜長征對記者表示。

“不過今年從上市城商行、農商行的財務業績來看,淨利潤增長相對穩定,高於上市銀行整體增速。”安永大中華區金融服務高增長市場主管合夥人許旭明補充道,但同時也要注意到,儘管整體城商行和農商行利潤是增長的,但分化還是比較明顯。

緣何上市國有大行在一季度資產規模增速放緩、營收淨利雙降?

姜長征認爲,主因是利息收入的下降,銀行業息差不斷收窄,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下調,以及去年存量房貸利率調整等多種因素疊加,各家銀行現在對定期存款尤其是較長期限的存款,都在主動收縮規模壓低價格。

“對於一季度業績而言,大型銀行資產規模保持了小幅增長,但規模的增長沒有彌補價格下跌造成的影響。加上手續費、佣金淨收入的下滑,對大行而言非息收入方面承受着比以往更大的壓力。”姜長征表示。

淨息差已連續四年下降

此外,在安永發布的《中國上市銀行2023年回顧及未來展望》中顯示,上市銀行的淨息差已連續四年下降。

其中,2023年平均淨息差1.69%,較2022年下降了25個基點,利息淨收入較2022年下降2.98%,自2017年以來首次出現同比下降。

業績方面,2023年58家上市銀行(包括15家A+H股、27家A股和16家H股上市銀行)全年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58699.05億元,同比下降0.98%。

上市銀行雖然2023年營業收入同比下降,但通過降本增效、加強風險防控降低信貸成本,仍實現了淨利潤的正增長。淨利潤合計21690.47億元,同比增長1.43%。

忻怡表示,不同類型銀行的經營業績分化明顯,相比大型銀行,中小銀行受宏觀環境變化的影響更大,需要進一步夯實發展根基,增強韌性。

值得注意的是,上市銀行不斷向“新”而行,切實加大對科技企業、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重點領域的支持力度,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

2023年末,上市銀行製造業貸款餘額同比增長18.71%。與此同時,持續減費讓利主動壓降實體經濟融資成本,2023年度上市銀行貸款收益率較2022年下降0.26個百分點。

在不良貸方面,2023年末,上市銀行不良貸款餘額比上年末增加1490.95億元,其中對公房地產行業貸款加權平均不良率同比上升0.26個百分點至3.80%;加權平均撥備覆蓋率爲240.10%,較2022年末上升2.39個百分點;加權平均資本充足率爲15.80%,與上年持平。

對此,許旭明對《華夏時報》表示:“儘管房地產行業貸款的風險持續暴露,但上市銀行通過持續推進不良資產處置,總體不良貸款率實現穩中有降。同時,上市銀行積極通過內外部渠道補充資本,資本充足水平保持穩定,風險抵補能力整體充足。值得關注的是,部分中小銀行的不良貸款率較高,不良貸款與已減值貸款仍存在較大偏離,資產質量仍面臨較大壓力。”

展望未來,忻怡認爲,中國經濟將繼續回升向好,上市銀行將面臨更多機遇,但不確定性和挑戰猶存。

“上市銀行需秉承長期主義,堅守主責主業,穩妥處理好‘功能性’與‘營利性’、‘規模’與‘效益’、‘防風險’與‘促發展’之間關係,統籌兼顧長短期經營目標,在穩健經營中謀轉型,在主動轉型中謀發展,用數智轉型積蓄髮展勢能,用特色金融服務陪伴客戶成長,在服務實體經濟中實現自身價值,在金融強國道路上書寫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忻怡坦言。

責任編輯:孟俊蓮 主編:張志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