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

人民网厦门5月16日电 (记者张萌、陈博)“首尾相连1200米”“作业量共计1.2万标箱”……15日晚,随着赫伯罗特航运20万吨级集装箱船舶“新加坡快航”轮缓缓驶入海通码头“整齐入列”,与停靠在嵩屿码头的2艘20万吨级的船舶依次排开,厦门港瞬间切换为一派繁忙景象,蔚为壮观。

15日晚,厦门港首次迎来3艘20万吨级超大型集装箱船舶“列队”靠泊作业。厦门港口管理局供图

夜幕下,3艘“巨无霸”依次排开,红白相间的桥吊吊臂下,吊具抓着集装箱不停穿梭来回,而嵩屿作业区2-4号泊位(海通码头+嵩屿码头)桥吊火力全开,全力迎接3艘巨轮的到访。这也标志着厦门港首次迎来3艘20万吨级超大型集装箱船舶“列队”靠泊作业。

夜幕下,3艘“巨无霸”依次排开。厦门港口管理局供图

据悉,此次靠泊的3艘巨轮分别为执行亚欧航线的“地中海汉堡”轮、“新加坡快航”轮以及执行中东航线的“地中海菲比”轮,均为20万吨级400米超大型集装箱船舶,它们首尾相连可达1200米。待它们完成总计1.2万标箱的作业量后,将分别开往新加坡、阿联酋阿布扎比、摩洛哥丹吉尔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重要港口,助力更多“中国制造”走向世界。

3艘巨轮首尾相连可达1200米,作业量达1.2万标箱。厦门港口管理局供图

记者了解到,作为厦门港的核心深水作业区——嵩屿作业区开港以来已成功靠泊作业20万吨级船舶749艘次。而本次同时接靠3艘20万吨级集装箱船,对码头的硬件和服务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厦门港一派繁忙景象。厦门港口管理局供图

工作人员介绍,为完成好此次3艘“巨无霸”的同时靠泊作业,在厦门港口管理局、海关、边检、海事等相关口岸监管部门的支持下,嵩屿码头、海通码头合理统筹配置两个码头的岸线资源与场内资源,根据船期、作业量科学安排泊位,精心制定周密的生产作业计划,加强现场管理和设备保障,确保作业的安全、顺利。

厦门港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厦门市深入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该局坚持港口高质量发展理念,不断提升港口服务能级,持续助力厦门港提升国际竞争力,为加快建设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增添强劲动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