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乳製品原料供應商恆天然今晨發佈公告,稱將逐步改變其戰略方向,計劃將部分或全部消費品業務及恆天然大洋洲和斯里蘭卡綜合業務剝離。在業內看來,消費品業務在恆天然總收入中佔比不低,但部分品牌市場表現落後於國內和歐美強勢乳企,目前國內外乳製品行業均處於調整期階段,想找人接盤並不容易。

公告中,恆天然稱對現有業務進行了戰略審查,決定專注於B2B乳品營養供應商,因此決定剝離全球消費品業務以及恆天然大洋洲和恆天然斯里蘭卡綜合業務。

恆天然方面認爲,剝離上述資產將有助於創建一個更簡單、績效更高的奶業合作社,以便於專注於原料和餐飲服務業務。恆天然首席執行官邁爾斯·赫雷爾公告中表示,恆天然並不是消費品業務方面的領先企業,剝離上述業務,從長遠來看,新買家也可以幫助其獲得新的發展機會。

恆天然的收入結構中,原料業務佔比最高,2022到2023財年(截至2023年7月31日)收入約174億新西蘭元,其次是餐飲服務業務(39億新西蘭元)和恆天然消費品業務(33億新西蘭元),消費品業務中包含品牌包括安佳、安怡、安滿等,產品覆蓋液奶、黃油、奶酪、成人奶粉等多個品類。2023到2024年上半財年,消費品業務約佔恆天然收入的19%。

獨立乳業分析師宋亮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恆天然也是國際上主要的乳製品原料供應商,近年來,隨着全球健康化消費趨勢的變化,恆天然的企業戰略也隨之變化,逐漸從提供基礎乳原料,轉向聚焦提供高附加值的原料產品,因此出售下游的消費品業務也不意外。

根據計劃,下一步恆天然將任命顧問團隊評估剝離方案,打算在12到18個月內完成相關業務剝離。

不過在業內看來,目前全球乳業都處在調整期,恆天然此時大手筆出售消費品業務,相關買家並不好找。

宋亮表示,雖然恆天然並未公佈出售價格,但其消費品業務規模並不算小,因此整體售價應該也不會低,目前國內和國際乳業都處於行業調整期,預計有實力出手的企業並不多。特別是中國乳企,由於恆天然消費品業務旗下大部分品牌在國內知名度並不是很高,所以併購價值並不大,具體還要根據恆天然未來公佈的剝離方案和售價來看。

在恆天然中國業務中,2022到2023財年原料業務實現營收44.6億新西蘭元,餐飲服務業務實現營收22.4億新西蘭元,消費品業務實現營收3.8億新西蘭元。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