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米粒媽

你去過新疆的草原嗎?

米粒媽沒去過,但光是透過屏幕,都感覺自己吸到了濃濃的氧氣和自由。



這麼美麗的畫面出自最近大熱的電視劇《我的阿勒泰》,短短8集,既勾勒出了草原美好,也寫出了人生哲理。

不過,最吸引米粒媽的還是馬伊琍飾演的張鳳俠,她和女兒李文秀之間的關係,我只能用“充滿生機”4個字來形容。



張鳳俠雖然是漢族女子,但是喪夫以後留在了阿勒泰,還開了一個小賣部。

在大城市追逐文學夢受挫的李文秀,被迫回到老家,在媽媽身邊休整。

但是她不知道,自己的媽實在太不靠譜了!



糊塗女兒,不着調媽媽

回到阿勒泰的第一天,李文秀就出了好大的洋相。

因爲語言不通,問路別人根本聽不懂,她拎着行李走了好多彎路,最後不小心碰到了樹上馬的頭骨,嚇得捧着到處亂竄。

都跑到媽媽面前了,張鳳俠還在那跟別人嗑瓜子笑話她,壓根沒看出來是自己女兒。



折騰一天好不容易可以睡覺,因爲牀板不結實,文秀一躺下牀就塌了。

她不可置信地向媽媽求助:“媽,牀塌了。”

你以爲媽媽立刻起來幫女兒收拾,然後心疼地安慰?

不,她只是用不耐煩的語氣回了一句:“又不是天塌了,還能影響我睡覺?”

翻個身被子一蒙繼續睡,至於女兒怎麼睡,管她呢。



第二天早上,按理說女兒回家媽媽得準備好豐盛的早餐吧,但是已經日上三竿了,張鳳俠沒有半點要起牀的意思。



眼看着有人來小賣部買東西,女兒三催死請都沒反應,無奈之下只能連比劃帶猜地賣貨。

更有意思的是,文秀外出回家的路上,被野狗追趕,媽媽得知不是教她怎麼做,更不是安慰她,而是笑話她。

行吧,是親媽無疑了。

總之,文秀完全不適應阿勒泰,每天糊里糊塗,張鳳俠雖然在這裏過得自在,卻好像根本不在意自己的女兒。

但一個情節改變了米粒媽的想法。

文秀到鎮上投稿,只顧着忙自己的事,沒有看好老年癡呆的奶奶,導致奶奶走丟了。

雖然最後找回了奶奶,也算是有驚無險,可是這件事就像一根刺橫在了文秀的心裏。

回家的路上,母女一路無言,米粒媽甚至已經做好了媽媽暴怒的準備,然後上演女兒愧疚哭泣,兩人大吵一架的畫面。

可沒想到,文秀對媽媽說“對不起,我沒看好奶奶”之後,媽媽只是淡淡抬眼看着女兒,毫不在意地回答她:



“對不起啥嘛,我經常把她弄丟,再撿回來不就成了。”



輕飄飄的語氣好像在談論天氣,沒有指責、怪罪,甚至沒提半句“以後注意”,只有輕鬆的氛圍。

米粒媽想,此刻媽媽的話,一定像一雙溫暖的大手,撫平了文秀心裏所有的褶皺,讓她不再自責,更不會難過。

在張鳳俠眼裏,天大的事都是小事,只要還活着就沒什麼過不去。

這種鬆弛感不是凹造型,而是她始終踐行的人生理念。

文秀回家之後,覺得自己一事無成很沮喪,於是提出幫媽媽去找賒賬的人要賬。

當她歷盡千辛萬苦終於要回了賬之後,開心地對媽媽說:

“媽媽,我幫你要到賬了,你看我雖然笨手笨腳,但我還是個有用的人對不對。”



聽到這句話,張鳳俠沒有第一時間給出肯定的答覆,而是反問女兒:

“啥叫有用,生你下來是爲了讓你服務別人的?

你看看這個草原上的樹啊、草啊,有人喫有人用,便叫有用。要是沒有人用,它就這麼待在草原上也很好嘛。”



在張鳳俠的一番話中,米粒媽終於讀懂了她對女兒的期望:

不是非要做個有用的人,自在地活着比什麼都重要。

也終於明白,張鳳俠雖然在當媽的時候那麼不靠譜,卻一直身體力行地告訴女兒人要爲自己而活。

她從不會對女兒說教,不會提出各種要求,而是讓孩子自由生長,所以看似稀裏糊塗的母女關係,纔會因鬆弛而充滿生機。

或許你也會有疑問,這樣放養的教育,她真的不擔心女兒會長歪嗎?



孩子的人生,真的不可控

《我的阿勒泰》原著作者李娟,就是文秀的原型。

你肯定想不到,現在把國內散文獎幾乎拿了個大滿貫的她,上學時文科爛得一塌糊塗。

她不喜歡學習,上課也聽不進去老師講課,更不願意下苦功夫去背,是最讓老師頭疼的學渣。



有一次,英語考試之前李娟找不到自己準備的小抄,對即將到來的考試又害怕又緊張,於是她立刻回宿舍打包行李,就這樣離開了學校。

出於這樣荒唐的理由,李娟高中輟學了。



回到家,媽媽和外婆愁得掉眼淚:這孩子高中都不上了,以後可怎麼辦啊。

李娟卻開心得不得了,覺得自己終於不用上學,可以一心一意寫作了。



可是寫作這條路對她而言也並不順利,被大量雜誌社退稿,後來遇到一些好編輯,才漸漸得以發表文章。

到後來,她和牧民們住在一起,潛心觀察、寫作,成爲了有名的作家。

2011年人民文學獎、2012年朱自清散文獎、2016年茅盾文學新人獎、2018年年魯迅文學獎,長長的一列甚至一口氣說不完。



別說是媽媽和外婆,估計李娟自己也沒有想到,當年那個輟學的孩子,能有今天的成就吧。

說起李娟的故事,米粒媽並不是覺得所有孩子都可以和李娟一樣,拋棄學習,追求夢想。

而是想說,孩子的未來,我們父母真的無法預見。

很多家長總想控制孩子人生的走向,期待他擁有成功美好的未來。

可哪怕不像李娟一樣有天賦,只是一個普通人,畢業後從事大學相關專業的人又有多少呢?

記得曾經有這樣一個帖子在朋友圈瘋傳。

一位媽媽看見外賣員在商場彈奏鋼琴曲的視頻後,徹底崩潰。



原來,她的孩子才6歲,就被她逼着每天學琴學書法學外語,孩子難受不說,家長也又累又委屈。

可是看到這位外賣員,她恍然大悟,自己家的孩子最終大概率也只會成爲一個會彈琴的打工人,而不是一個優雅有氣質的精英。



換句話說,她甚至覺得,自家孩子將來就會成爲那個彈琴的外賣小哥。

所以,又何必共同承受這種折磨,孩子喜歡就學,不喜歡乾脆都別學了,實在不行就啃老。

米粒媽想說,這種“一驚一乍”的教育思維,真的太極端了。

因爲有一個精英夢,就讓孩子順着這條路努力攀登,覺得夢碎了,就立刻把孩子拽下來。

從頭到尾,都是媽媽在掌控着孩子的人生,他自己的意願則完全被忽視了。

可不管走哪條路,孩子都有權利做出自己的選擇,否則,就算看起來再優秀,也只是泡沫罷了。

就像之前米粒媽提過的一個韓國綜藝裏的女孩李慧星,從小到大一直是第一名,畢業於韓國最好的首爾大學。

在韓國外交部當過同傳,還在知名電視臺當主持人。



可就這麼優秀的孩子,面對遊戲中聚集起來的各行業頂尖對手,能力一下子失靈了。

連續輸了幾次後,她就徹底崩潰了:“一直以來我都是靠努力達成目標的人,但現在我連可以努力什麼都不曉得。”



人生沒有考試大綱,每個人也沒有固定的前行路線,父母終究只能陪孩子一段路。

哪怕開始孩子在父母強硬的要求下走得再順利,孩子也有可能在獨立之後逐漸偏航。

那麼多隻會學習而不會生活的孩子,親子關係緊張而不敢回家的孩子,不正是最好的例子嗎。

孩子的人生走向,不因父母的意志爲轉移,能掌控方向盤的,只有他自己。



鬆弛感媽媽,先成爲自己

你還記得那個晚上9點在地鐵站掌摑孩子的媽媽嗎?

孩子揹着重重的書包,左胳膊挎着帆布包,右手拿着琴盒,可能因爲幾句抱怨,就招致了媽媽的一巴掌。

看着孩子被打得踉蹌,還努力勾着書包帶的樣子,米粒媽很心酸,可是對媽媽又實在說不出什麼重話。



因爲你我都明白,孩子辛苦壓力大,可與此同時,媽媽承受的不比孩子少半分。

她所有的付出,都是希望孩子有一技之長,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追根究底,還是媽媽在孩子身上付出了太多,才生出了巨大的期待,因此不甘心孩子的平庸,甚至不允許孩子抱怨辛苦。

可是,將全部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的媽媽,自己將來又要做什麼呢?

或許她從未想過,但是,每個人的第一人生終究還是自己。

把3個兒子全部送進斯坦福大學的陳美玲,是許多父母心中的教育榜樣。



她也在採訪中談過許多教育心得,甚至專門寫書來講述教育經歷,可她無論任何時候,都會告訴所有媽媽:

先做自己,再做母親。

因爲任何教育孩子的技巧,比不上媽媽成爲一顆閃亮的星。

所以她哪怕正在懷孕,還有需要照顧的孩子,也沒有想過放棄讀博,更沒有耽擱自己的事業。



雖然學習和工作會不可避免地減少她和孩子相處的時間,她不得不“抓大放小”,不糾結孩子的小問題,只確立大原則。

同時也在不知不覺中,塑造了一個“奮鬥的母親”的形象。

孩子雖然沒有壓力,卻在母親的影響下,也想成爲一個爲自己喜歡的事業奮鬥的人。

所以,讓孩子追光不是在身後推着他前進,而是要自己走在前面,成爲那束光。

知乎上有一個有趣的問題:有一個特別酷的媽媽是種怎樣的體驗?



這個問題下,能看到很多不走尋常路的媽媽。

但有一個回答引起了米粒媽的注意,因爲開頭第一句話是:此生有母如此,是我人生之大幸。



婚姻失敗,她什麼都不要,只帶走了年幼的兒子。

哪怕日子再苦,也不虧待孩子,用盡所有的愛,讓孩子快樂成長,卻從未給孩子太大的壓力,因爲在媽媽眼裏,大人的事與孩子無關。

她還格外灑脫,做錯事就給孩子道歉,所以哪怕在已經成年的兒子眼裏,媽媽依然是他可以毫無忌憚講心裏話的好朋友。



想學鋼琴就從頭開始一點點學習,後來又利用業餘時間自學了其他樂器,自己支撐起一家琴行。

不需要兒子爲自己的人生負責,怡然自得地開着琴行,有時教學、有時獨闖音樂節,活得比年輕人更瀟灑。

媽媽想幹就乾的執行力,永遠走在自由前列的人生態度,都深深影響了兒子,更成爲了他心中的榜樣。



這不就是最好的親子關係嗎?

互相牽掛,卻也互爲力量的源泉,哪怕不是同路也能一起向前。

一個人的肩膀扛不起兩個人的人生,所以,就放手讓孩子過自己的人生吧。

作爲媽媽,始終要記得,你先是你自己。

當你在努力向前的時候,孩子也會追隨着你的腳步,又能差到哪裏去呢?

個人簡介:@米粒媽頻道(歡迎關注),米粒媽,美國海歸,海淀家長,噹噹新書總榜第一名《影響孩子一生的親子英文書》作者。專注於學習乾貨、教育經驗分享,5-12歲孩子的教育和升學,英文、數學、科學啓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薦,歡迎關注!(0~5歲寶媽請關注:@米粒媽愛分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