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薛高林盛的無奈:我臉比較黑,所以網友都願意相信“愛買不買”

近日,鍾薛高創始人林盛在做客吳曉波頻道時,談及“愛要不要”爭議,稱自己的話語被惡意剪輯,“把你的A問題和B答案剪到了一起”。“更可怕的是,在播出前給我們看的東西,跟實際播出的是兩個東西”。2021年,某節目播出了對林盛的採訪,據節目播出內容顯示,林盛說:“鍾薛高的毛利和傳統冷飲企業毛利相比,其實略高。最貴的一支賣過66元,產品成本差不多40塊錢,它就那個價格,你愛要不要。”

林盛還很無奈的表示,“我們也不知道爲什麼,大家更願意相信那些容易相信的事情。我臉比較黑,所以(網友認爲)你(一定會)說‘愛買不買’” 。

林盛坦然承認了自己在經營企業時的三個錯誤。

第一個是缺少風險意識。創辦企業的那些年裏,公司每年都在高速增長,每年都制定了最高目標,然後用它匹配人力、財務和資源,而團隊每年都完成了既定目標,自然覺得無所不能。但目標之外、看不見的東西叫做風險,林盛和他的團隊並沒有反向去思考這些問題。

第二個是管理。鍾薛高的擴張速度太快了,三年時間裏從幾十個人擴張到千人。而這其中絕大多數是銷售團隊,且爲異地擴張。一家企業太過年輕,就難以形成強悍的企業文化時,這時當98%的員工叫不出名字時,“天高皇帝遠”,溝通將會是個大問題。

第三個是林盛至今還沒有找到正確答案的,那就是沒能在一個自媒體日漸發達的時代面對外圍輿論。

儘管從2019年起,林盛就提醒團隊不要傲慢,但面對行業和交際場上的讚揚聲,團隊還是鬆懈了。結果令林盛和他的團隊沒想到的是,當懷疑危機出現後,曾經誇你的人立馬變成了罵你的人。

當時鍾薛高的做法是趕緊找了專家進行自證——當一個人或企業越想證明清白時,互聯網的旁觀者就越是喜歡看熱鬧,洋洋得意地看你“無能的狂怒”,結果傳播得更大。這就是典型的“自證陷阱”。

事實上,林盛也在現場覆盤道:“當一萬個人說你不對的時候,真的意味就着你的產品不好嗎?”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