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車 CEO 李想是個危機感很重的人,即便去年年底公司賬上躺着 400 多億現金流,毛利率領先昔日對手,一旦銷量未達內部預期,便會有調整動作。

4月7日,理想進行了新一輪組織架構調整,4月22日,理想歷史上首次官宣全系降價,除 L6 以外官降1.8萬-3萬。

如今,理想汽車的變動還在繼續。

21 世紀經濟報道獨家獲悉,五一假期之後,理想內部正在進行新一輪全公司的人員優化,整體優化比例超過 18%。2023 年財報顯示,理想汽車近 3.16 萬人,同比增長 63%。按照優化比例來計算,這輪優化涉及超過 5600 人。

具體而言,銷售服務運營部門優化超過 400 人,招聘部會從原來的 200 多人縮減至 40-50 人,智駕團隊會縮減至 1000 人以內。

理想汽車是造車新勢力中表現最好的那一個。

2023 年,理想共交付 37.6 萬臺車,淨利潤超過 118 億元,是繼特斯拉、比亞迪之後第三家盈利的新能源車企。

良好的財務表現,曾是理想汽車擴張的底氣。

理想大幅招人是去年 9 月秋季戰略會確定的計劃,CFO 辦公室負責人李文智牽頭了這一工作。理想去年年底給 2024 年的銷量目標是 80 萬臺,在這個銷量預期下,全公司的人員便按照80萬臺的銷量預期進行配置。

理想汽車也因此成爲擴張最快的新勢力。綜合各家財報數據,理想汽車員工人數跟 2022 年相比,同比增長了 63%。同期,蔚來、小鵬、極氪員工的同比增幅分別是 23%、17%、28%。

3月初,MEGA 及新款 L 系列銷量沒有達到內部預期。 MEGA 的野心是成爲“50萬以上銷量第一的車型”,不分能源形式、不分車身形式。但綜合各方報道數據,其最近一個月銷量僅 671 輛。在去年底拿到月銷 5 萬成績的 L7、8、9 ,今年前四個月的銷量也不到 3 萬。

儘管一季度 30 萬以上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理想汽車的銷量增速(52.9%)跑贏了市場大盤(31%),依然是該價格區間裏新勢力銷量第一,但 3 月底,理想汽車綜合各方考慮還是將銷量預期從 80 萬臺下調至 56-64 萬臺。

下調銷量預期之後,原來配備的人員也得做相應的縮減。與此同時,理想也進行了全系的官宣降價。降價會影響毛利,而人員優化便是理想開始爲經營負責進行的關鍵一步。理想裁員始末

理想這輪人員調整,起初很溫和。今年年初到 3 月,理想汽車一直在清理低績效員工,去年被評爲“I”、“F”績效的員工會被波及。

“在一些業務團隊,低績效員工只會涉及單個團隊人數的 10%”,一位接近理想的知情人士告訴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不足幾百人規模”。

其中,HR部門是當時調整最大的部門之一。年初,近百個 HR 離職。

知情人士稱,4 月底,管理層通過了最終的優化名單,這輪裁員優化正式啓動於 5 月第一週,大部分會在 5 月底前結束,對優化員工實行 N+1 賠償。理想汽車希望在 6 月 15 日員工股票解禁之前完成大部分的人員優化計劃,這樣一來可以節省一部分爲員工進行股票兌現的成本。

總體目標是降低社招在全公司的佔比,提高校招比例。“會優先保護2022-2024級的校招生,如果保不住的情況下,2022級的校招生優先”,上述人士稱。

本報記者從多位獨立信源處獲悉,此次優化較多的部門是招聘部、銷售服務運營部和智能駕駛部門等。

一位理想員工稱,他接觸到幾位員工是“當天被通知優化,當天離職”。

當招聘需求減少,招聘部便是首先要優化的部門。招聘部去年年底擴張到超過200人,目前整體部門剩下不到50人的規模,其中社招只有20-30人在職,部門裁員比例超過70%。

在銷售與服務羣組裏,“銷售服務運營”部門主要負責二手車、網絡拓展、網絡規劃等和銷售相匹配的服務。2023年7月,團隊規模不足200人,在去年理想月銷量超過3萬臺之後加速擴張,這一部門今年初已經擴張到近千人,但由於一線銷量未達預期,他們現在接收到的裁員指標是優化超過400名員工。

去年擴張近 50% 的智駕團隊,收到的優化指標是“團隊縮減至1000人以內”。

智駕業務曾是理想汽車招人的重點。2023年 9 月底秋季戰略會之後,理想汽車官方一口氣釋放出超過 50 個智駕招聘崗位,智駕團隊人數也從 2023 年年初的 600 人擴大至近 1000 人,如果算上 200 名左右待入職的校招生,智駕團隊規模已經較 2023 年初時的體量翻了倍。

做個對比,2015年,李斌便在北美攢了一支自動駕駛團隊,但直到 2023 年,蔚來的智駕人數也才 1000 人左右的規模。

數量翻倍的同時,理想汽車給新招聘進來的員工薪資待遇也比往年更高。有接近理想汽車的知情人士稱,在自動駕駛算法崗位上,公司給 2024 屆校招生的起薪要比 2023 屆的校招生高近 40%。

該人士稱,去年理想招了很多“高價低能”的人,但產出成果有限。

以智駕爲例,去年 4 月,理想汽車官宣了城市 NOA 年底落地百城計劃,下半年,這一計劃進展緩慢。直到 2023 年年底,理想汽車的城市 NOA 都還沒有在一個城市大規模推行、實現量產。

“理想汽車或許是想通過這個方式把一些社招的水分擠出來。”該知情人士告訴本報記者。幫李想省 21 億元

在企業經營狀況不樂觀之時,進行人員優化是最直接的降本增效的方式。

去年11月,蔚來CEO李斌曾發佈一封內部信,信中指出,公司將減少 10% 左右的崗位。2023 年四季度,蔚來總共交付了 5 萬臺車,淨虧損卻高達 53.6 億元,2023 全年虧損超過 207 億。在李斌看來,裁員是蔚來面對激烈市場競爭“不得不做的艱難決定”。

參考 2022 年數據,蔚來當年向員工支付了超過 112 億元的薪酬,人均薪酬 37 萬元,是上汽集團的 2 倍。如果按照李斌的說法,裁員 10%,能大約節省 10 餘億元。

2023年,理想汽車員工總薪酬超過 121 億元,人均薪酬超過 38 萬,而裁員超過 18%,能大約節省超過 21 億元。

理想汽車的狀況並不算糟糕,甚至是表現最好的造車新勢力。2023年,理想總共交付了 37.6 萬臺車,全年營收達 1238.5 億元,淨利潤超過 118 億元,毛利率達 22.2%,是中國第一家營收破千億的造車新勢力,也是繼特斯拉、比亞迪之後第三家盈利的新能源車企。

截至 2023 年底,理想汽車賬上的自由現金流還有 441.9 億,持有的現金儲備 1036.7 億元。

今年年初理想汽車的銷量稍有下滑,但月均銷量也保持在 2.6 萬臺以上。充裕的在手資金和月均 2 萬以上的銷量,理想汽車爲什麼還要進行人員優化?

理想汽車在 2023 年底設定的銷量預期是 80 萬輛,所有的人員配置、產能、零部件採購全都按照這個銷量預期進行預備。

在理想汽車的預測裏,80 萬臺的總目標下有階段性要達成的指標:3 月到 5 萬臺, 6 月到 7 萬臺,年底單月實現交付 10 萬臺。然而今年 3 月、4 月實際銷量均不到 3 萬,80 萬的年銷量挑戰極大。

在理想汽車內部,每年銷量目標的預測邏輯都是按照“市場大盤的整體銷量預測*市佔率”來計算。

知情人士告訴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目前理想汽車的市佔率還是符合預期的,唯一沒有符合預期的是 MEGA。但去年年底對今年大盤過於樂觀,導致原來對大盤的預測和現在的大盤預測中間相差了 50 萬臺。

對大盤的預期主要是看李想本人對大盤持有樂觀還是悲觀態度,“會形成一個誤區,大家不是根據實際的情況做預測,而是試圖用數據去驗證李想的想法是對的。”

3 月 22 日,理想汽車開了一個投資人會議,對外正式下調銷量預期,從原來的 65 萬- 80 萬銷量預期下調至 56 萬- 64 萬。

銷量預期下調之後,相應的人員配置也要進行縮減,裁員計劃也在同時間確定。接近理想汽車的知情人士稱,“ MEGA 大定不及預期之後沒有立馬裁員,是擔心影響 L6 的銷量。”

現在內部對今年銷量預期的共識是 56 萬臺。即使是這個數字,對目前的理想汽車而言,依然極具挑戰。

今年已經過去四個月,理想總共賣出了 10.62 萬臺車,不到下調後的年度目標的 20%。這意味着接下來的 8 個月裏,理想要靠在售的 5 款車平均月銷達到 5.4 萬臺以上才能完成這一目標。

要實現 56 萬的銷量目標,L7、8、9三款車的銷量需要做到月均 3 萬才能勉強實現這一目標。但綜合公開數據顯示,今年前 3 個月這三款車總計銷量分別是 3.1 萬臺、2 萬臺、2.5 萬臺,距離 3 萬還有一定距離。而在 2023 年 12 月這三款車已經突破了 5 萬月銷量。

MEGA 對整體的銷量貢獻不多,新款 L7、8、9 三款車對現有的銷量目標提升有限,更低價的 L6 被外界認爲是理想汽車提升銷量、打贏價格戰的希望。

4 月 19 日,理想 L6 低調上市,官方起售價 24.98 萬元,這比內部原定起售價已經便宜了 1 萬。疊加五一期間的限時權益,起售價再便宜 1 萬元。5 月 5 日,理想公佈了 L6 上市半個月以來的訂單數達到了 4.1 萬臺。

半個月訂單超過 4 萬臺,L6 作爲一款新車,在外界看來這個訂單成績非常亮眼。但這 4.1 萬臺的訂單是“龍晶大定”,即 7 天內可退的訂單。對理想汽車投資人而言,L6 上市半個月最後的鎖單數得達到 2 萬臺以上纔算符合預期。

知情人士透露,這 4.1 萬臺的訂單數最後鎖單不到 1.5 萬臺,實際轉化率不到 37%。做個對比,小米 su7 上市 5 天,龍晶大定數是 10 萬臺,截至 4 月 3 日,鎖單量已經超過 4 萬單,鎖單率超過 40%。

L6 的增長潛力仍待進一步發揮,理想汽車面臨的競爭環境又格外逼仄,這裏有問界、小米等實力最強的競爭對手,容不得理想失誤。爲了更有力地參與競爭,人員調整是理想當下更激進、更現實的調整方式。

李想的危機感很重,理想汽車也不例外。在苗頭不利於自己的時候,節衣縮食、提前做好風險預備總沒有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