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ST峽創(300300.SZ)發佈股價異動公告,公司股票交易價格5月14日、5月15日連續2個交易日收盤價格跌幅偏離值累計超過30%,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交易規則》等有關規定,屬於股票交易異常波動的情形。

這或與公司於5月13日披露的《關於公司收到〈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的公告》和《關於公司股票交易將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暨股票停牌的提示性公告》有關。

“公司此次因參股公司虛增收入而受到證監會的行政處罰,反映了公司在內部控制、財務管理和信息披露方面的重大缺陷。這不僅損害了投資者的信任,也違反了資本市場的公平原則。監管機構的介入和處罰是必要的,旨在維護市場秩序,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對於企業而言,這是對其治理結構和合規文化的一次警示,必須深刻反思並採取有效措施加強內部管理,避免類似問題再次發生。”南開金融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副祕書長、悅恆諮詢創始人兼CEO李泳梅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浙江證監局擬罰60萬元

去年11月,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ST峽創被證監會立案,時隔半年,5月12日,ST峽創公告稱,收到中國證監會浙江監管局(下稱“浙江證監局”)出具的《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浙處罰字〔2024〕13號)。

告知書顯示,2018年至2019年,ST峽創參股公司(原控股子公司)好醫友爲擴大營收規模,通過虛構或虛增會診諮詢服務,虛增其營業收入,並安排廈門雄潤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廈門碩鈦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等第三方主體配合空轉資金。

據瞭解,好醫友虛構或虛增會診報告的形式具體包括:一是增加患者的會診諮詢服務次數;二是調高患者的會診諮詢服務檔次;三是將免費贈送患者的會診諮詢服務按正常收費會診諮詢服務確認收入。

而上述行爲導致ST峽創2018年年報虛增營業收入7533.69萬元,佔當期披露金額的12.49%,2019年半年報虛增營業收入4712.27萬元,佔當期披露金額的17.17%,累計虛增營業收入逾1億元。

直到2020年,ST峽創才披露並調整該會計差錯,追溯重述2018年年度財務報表,披露2019年半年度財務報表更正後數據。

對此,浙江證監局認爲,ST峽創上述行爲構成信息披露違法行爲。黃亨利(Henry Ling Chao Huang)作爲ST峽創時任董事、副總經理,並時任好醫友董事長,項堅作爲ST峽創時任董事長、法定代表人,黃門馬作爲ST峽創時任董事、總經理,周爲利作爲ST峽創時任董事、董事會祕書兼財務總監,並時任好醫友董事,均未能保證相關定期報告真實、準確、完整,涉嫌違反證券法相關規定,均是ST峽創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行爲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

浙江證監局擬對ST峽創責令改正,給予警告,並處以60萬元罰款;對黃亨利(Henry Ling Chao Huang)、項堅、黃門馬給予警告,並分別處以30萬元罰款;對周爲利給予警告,並處以20萬元罰款。

對此,北大縱橫管理諮詢集團高級副總裁孫連才博士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對於公司此次違規被處罰事項,公司應該認真對待,積極配合監管部門的調查,並採取有效措施糾正違規行爲,以避免進一步的損失和風險。並且,公司應該加強內部控制和信息披露,確保財務報告的準確性和完整性,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同時,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相關規定,公司股票自5月14日起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股票簡稱由“海峽創新”變更爲“ST峽創”。

“首先,‘ST’標籤會嚴重影響公司的市場形象,降低投資者對公司的信心,可能導致股價下跌;其次,該標籤可能會使投資者和金融機構對公司的信用狀況產生懷疑,公司可能會面臨融資困難;最後,‘ST’標籤還可能使公司面臨退市風險,對公司的長期發展產生不利影響。”知名戰略定位專家與危機公關專家詹軍豪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屢次違規、業績下滑

值得一提的是,據此前公告顯示,2018年至今,公司有過多次違規事項。2018年,公司原實控人之一的王麒誠因2016年4月涉嫌內幕交易漢鼎宇佑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股票(ST峽創更名前爲“漢鼎宇佑”),被證監會下發行政處罰決定書,證監會決定對王麒誠處以40萬元罰款;2020年11月,ST峽創因爲信息披露不準確、非經營性資金佔用,上市公司及相關當事人被通報批評處分。

同時,在業績方面,據財報顯示,公司營收已自2014年的7.46億元下滑至2023年的1.25億元,且公司淨利潤、扣非淨利潤已經連續5年虧損。2019年—2023年,公司淨利潤分別爲-7.93億元、-5.89億元、-3.63億元、-1.76億元及-3.14億元,扣非淨利潤分別爲-8.90億元、-2.88億元、-2.35億元、-1.18億元及-1.95億元。

而公司虧損直到今年一季度仍未改善。2024年一季度,公司淨利潤虧損2834.70萬元,扣非淨利潤虧損2997.76萬元。

“對於公司連續5年淨利潤、扣非淨利潤虧損,以及2024年一季度仍爲虧損的經營情況,公司可能在業務運營、市場競爭以及盈利能力等方面存在嚴重問題。公司需要深入剖析虧損的原因,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可能的解決策略包括優化業務結構、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成本、加強市場營銷等。同時,公司應關注行業動態和市場需求,積極尋找新的增長點。”詹軍豪認爲。

而在財務方面,截至2024年一季度,公司資產負債率高達86.08%。“對於一家持續虧損的公司來說,這是一個非常高的負債率。”孫連才表示。

在公司持續虧損下,公司能否有辦法來化解財務風險值得關注。就相關問題,本報記者致函ST峽創,但截至發稿未收到回覆。

(文章來源:華夏時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