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族激光(002008.SZ)是一家非常奇怪的公司。

其兼具MiniLED、小米蘋果、工業母機、光伏HJT電池、光刻機、第三代半導體……等諸多熱門概念,股價卻長年跌跌不休,2021年12月至今,累計下跌61.39%,區間最大回撤73.49%。

如果覆盤公司的財務指標何近年的各種動作,就更奇怪了。

公司似乎不缺錢,卻大力借錢,同時頻繁分拆子公司資本運作。

2023年末,公司貨幣資金達到107.56億元,而同期流動負債卻高達149.71億元。

同時,公司頻繁分拆、出售子公司,似乎是爲了“輸血”。

1、存貸雙高:貨幣資金激增卻大舉借債?

所謂“存貸雙高”是指一家公司存款餘額和貸款餘額都非常高,這種情況是對資金的巨大浪費,一邊需要支付高額的財務費用,一邊賬上還保留大量的現金,不符合商業邏輯。

2021年末,大族激光期末貨幣資金爲59.95億元,2022年末突然增加至96.16億元,同比大增60.4%。公司稱主要原因爲公司報告期內大族數控新股發行募集資金到賬。即其分拆子公司大族數控上市所得。

2023年末,大族激光期末貨幣資金爲107.56億元。

奇怪的是,公司通過分拆子公司上市融資,獲得了鉅額現金,卻不願降低公司負債。

2021年,大族激光的有息負債率爲29.99%,2022年,在貨幣資金大增的情況下,有息負債率反而提升至34.21%,2023年更是升至38.69%。

2023年,公司流動負債高達149.71億元,較2020年末增加84.72%。

事實上,存貸雙高可能會有這樣的情況:

即存款是真實存在的,但資金是受限的。比如被關聯方或者大股東佔用,或者是爲大股東或關聯方提供貸款質押、擔保。此前暴雷的康得新、富貴鳥、*ST科迪就是典型的例子。

那麼問題來了,大族激光存貸雙高,是否存在資金被佔用的情況?或許需要監管部門覈實。

2、上市公司淪爲大股東輸血工具?實控人資金壓力不小

目前,大族激光控股股東質押率較高,數據顯示,公司實控人高雲峯質押率超90%,大族控股質押率超70%,以上兩者主體合計質押近80%。

這種情況下,市場上存在上市公司淪爲大股東輸血工具的質疑。

2019年之前,大族激光在建工程科目一個名叫“歐洲研發中心”的項目長期掛賬。該項目曾一度遭質疑,被認爲借上市公司掛研發之名造酒店之實。

該研發項目週期較長,從立項2011年至2019年遭質疑時,歷史八年仍然掛賬;另一方面,該項目研發預算持續攀升。據悉,該項目最早出現在2011年年報中,當時命名爲“歐洲研發運營中心改擴建工程”,預算金額5,000萬人民幣。此後,該項目預算持續攀升,至2018年工程預算大幅提超10億元。

如此異常在建工程,相關人士質疑其項目資金真實用途,甚至指出其可能資金流向相關酒店建設。

隨着媒體質疑,大族激光於質疑次年將該工程主體股權轉移至大股東體外公司。據悉,大族激光於2020年7月15日在深圳與大族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族控股”)簽署《股權轉讓協議》,擬將公司全資子公司上海大族傳動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族傳動”)出售給大族控股(以下簡稱“本次交易”),交易對價爲10.3億元,其中,大族傳動持有的主要資產爲公司歐洲研發運營中心相關土地及附屬建築物。頗爲巧合的是,大族激光母公司收購新增的“瑞士英格堡酒店”收購金額剛好與該金額匹配。

這是否意味着上市公司長期掛賬的在建工程資金被挪用於酒店建設呢?

大族激光曾發佈澄清函,稱未來的研發運營中心需要滿足公司研發人員學術交流、會議、培訓、接待、住宿等方面的需求。該項目所在地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酒店功能可充分提升該物業的使用率, 有利於股東利益最大化。

3、分拆、出售子公司爲“輸血”?

對於頻繁分拆子公司上市,投資者需要警惕頻繁式分拆後業務空心化,上市公司淪爲大股東融資工具。

2022年,大族激光分拆子公司大族數控上市,此後,公司又拋出旗下大族封測、上海富創得的上市計劃。

不過,大族封測上市已經終止。

另一方面,大族激光也在持續出售子公司。今年2月19日,大族激光公告稱,公司已完成出售控股子公司深圳市大族思特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大族思特”)的控股權。此次約定按照大族思特100%股權16億元的估值,以10.46億元的價格轉讓持有的大族思特65.37500%股權。

值得注意的是,大族數控業績上市即“變臉”。2022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49.61億元,同比下降8.4%;扣非歸母淨利9.75億元,同比下滑43.25%。

雖然業績表現並不理想,但大族數控分紅卻十分“大方”。自上市以來,大族數控共計分紅三次,累計分紅高達13.65億元。目前,大族激光持有大族數控84.73%的股份,換言之,通過分紅,大族激光可將11.57億元現金收入囊中。此舉也被市場投資者質疑是在爲大族激光“輸血”。

本文首發於泡財經風口解讀專題,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