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以来,博雷顿于7年内完成四轮融资。

比亚迪降价,小米su7发布……新能源车打得火热。这些出圈的消息都是与大众出行密切相关的乘用车赛道。但实际上,除了乘用车,装载机、牵引车、宽体自卸车等工程车也同样面临着新能源转型大潮。

虽然比不得乘用车的万亿市场规模,但其同样不容小觑,市场规模达到千亿级别:按国内及出口销售计,中国工程机械制造商的市场规模将由2023年的2814亿元增加至2028年的487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1.6%。

“全国每三辆纯电动装载机,就有一辆产自博雷顿。”近期,工程机械制造商博雷顿已在港提交招股书。

博雷顿成立于2016年,专注于设计、开发以新能源为动力的工程机械并使其商业化,可为用户提供风光储运绿色能源管理一体化方案、氢燃料及纯电动工程机械、矿用卡车、重卡、无人驾驶等产品。

作为业内前五大制造商中唯一的纯粹制造商,博雷顿是国内第一家工程机械造车“新势力”,而且现在要IPO了。上市前,公司估值达到52亿元。

80后投资人下场造工程车

博雷顿的创立者是出身于湖南永州的80后陈方明。虽然湖南是世界工程机械之都之称的省份,但陈方明把博雷顿的总部设在了上海。

陈方明并不是一位传统制造商背景,和很多“造车圈”的佼佼者一样,主要背景并非来自车厂等传统制造业,而是投资背景。2008年开始至2015年,陈方明在7年时间内都在投资机构当投资人。

博雷顿的招股书介绍,陈方明在商业、投资及业务管理方面拥有十多年的经验。由于经历过新能源产业的跌宕起伏,他不仅对新能源科技有着深刻的见解,也有前瞻的产业思维和较强的运营管理能力。

陈方明选择工程车新能源赛道不足为奇。近年来,在“双碳”的指引下,新能源乘用车赛道已经热火朝天,竞争激烈,而传统的工程车也需要有人推动,而竞争相对较小。

以新能源装载机及宽体自卸车为例,在相同的工作条件下,新能源工程机械的能耗成本通常比传统燃料工程机械低50%–85%。得益于技术的进步和政策的实施,新能源工程机械行业也迎来了较大的发展机遇。

因此,陈方明操刀的新能源工程车,发展速度很快。成立三年,博雷顿就向市场推出了首款电动装载机BRT951EV,成为中国为数不多的成功开发及批量生存新能源装载机的厂商之一。这一年,公司还推出了纯电动矿卡、牵引车等创新产品,在行业迅速出圈。

推出完新产品,紧接着于2020年的8月,陈方明着手于在全国制造业大省山东枣庄成立智能制造基地,开始承接电动装载机的制造,并推出了首款90吨级别的电动宽体自卸车BRT90E。

快速创收、适时融资后,博雷顿开始优化电池。

2022年8月,博雷顿首次亮相了具有中国最大电池容量、最长续航时间及充电效率最高的车型:旗舰150吨级电动宽体自卸车。同年还在四川攀枝花设立了直流光储充能源系统(包括光伏发电、储能及充电功能)的首个试点站。

当前,博雷顿的核心技术壁垒主要体现在动力总成、电气架构、数据云平台、自动驾驶四大方面。动力总成、车辆节能控制、电子电器架构、制动能量回收、电池温度控制、电机控制、自动驾驶等技术均实现了自主知识产权积累。其外部采购主要是宁德时代的磷酸铁锂电池和传统车辆底盘。

7年融四轮,估值超52亿

踩中风口,陈方明带领下的博雷顿在资本市场上的布局也有条不紊。成立以来,博雷顿于7年内完成四轮融资,投后估值52.48亿元,累计获得融资约14.3亿元人民币。

博雷顿首轮A轮融资结束是在公司成立的两年后,2018年10月,金额超5千万,投后估值为1.43亿元,投资方包括钟鼎资本、廊庭投资、浙商新能源以及个人投资人林姿廷。

3年后,2021年,博雷顿结束了B轮股权融资以及部分债权融资。其中,股权融资2.5亿人民币、债权融资1.5亿人民币。股权融资的投资方包括上市公司大洋电机、普超资本、智铭资本、YY欢聚时代旗下直投基金NBT、今日头条天使投资人刘峻。本次融资主要用于产能建设、动力总成和自动驾驶研发、日常运营。

领投方普超资本创始合伙人李立伟也表示:中国在过去十年迅速发展了包括光伏、风电、动力电池和新能源车辆等行业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在全球有非常强的竞争力。所以非常看好工程机械、矿卡和牵引重卡等赛道在电气化和智能化趋势下的巨大市场潜力和对碳减排的贡献,也看好博雷顿的自主研发能力、战略布局和服务能力。

一年后,2022年6月,博雷顿完成了由星航资本、合肥仁顿与麦顿投资联合领投,中集车辆、上海科投股份、科升资本共同投资的C轮约1.56亿元的融资。费用将主要用于产品研发、市场扩展、生产基地和销售体系扩建等方面。

其中,领投方星航资本的战略基石出资人是小鹏汽车,该基金主要聚焦电动化产业链投资机会。

2023年3月,公司再度完成 C+轮融资,投资方为湖南湘潭财信产兴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天津星月璞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嘉兴序盈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金华市博雷顿人才股权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合计投资5.79亿元。

官方口径中,博雷顿于2022年通过C轮、C+轮获得股权融资合计约7.5亿,债权融资超过2.5亿,总计融资超10亿元。

7年4轮,融资节奏稳健,投资方多为产投、国资等。上市前,公司一共有39名股东,上海方翱持股23.05%,陈方明直接持股8.48%,云部落易津持股0.65%。据招股书介绍,上海方翱、陈方明、云部落易津为一致行动人,一共控制该公司32.18%的投票权,是最大股东。中鼎资本持股6.39%、湘潭财信5.72%,

烧了5亿,销量排业内前五

博雷顿的前期发展较为顺利。2021年时,博雷顿的营收已经创立了超2亿元的“奇迹”,业绩增长了500%以上。在C轮融资完成后,公司还定下了2022年10亿元营收的小目标。

不过,从当前的招股书来看,这个目标并未实现。博雷顿2022年的营收仅有3.6亿元,离10亿元的目标还有相当距离。2023年,公司的营收也仅有4.64亿元。

2021年、2022年和2023年,博雷顿的毛利分别为732.6万元、817.2万元和927.9万元,净亏损分别为9746.7万元、1.78亿元和2.29亿元,总计亏损约5亿元。公司亏损在逐渐拉大。可见,在工程机械领域造车也并非易事。

和其他新能源造车的困境一样,其亏损的主因还是成本太大,尤其是动力电池的稳定供应。

2021年至2023年,博雷顿的销售成本分别为1.93亿元、3.52亿元、4.54亿元,分别占总收入的96.3%、97.7%、98.0%。包括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在内的原材料及零部件成本分别为1.61亿元、3.07亿元、3.99亿元,分别占相应期间总销售成本的83.2%、87.3%、87.8%。

目前,博雷顿的收入主要来自新能源装载机、新能源宽体自卸车的销售,占了总收入的98%以上。自2021年至2023年,这两类出货量分别由144台增至507台及由11台增至96台,成绩位列第三和第四。市场份额前二的公司均是传统工程机械上市公司,分别为柳工及徐工机械。博雷顿是该两类新能源工程机械前五大制造商中唯一的纯粹制造商。

无论是乘用车还是工程车,造车都是一场耐力赛,一手抓产品、一手抓钱。目前来看,投资人出身的陈方明带领的博雷顿,已经初出茅庐。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东四十条资本”(ID:DsstCapital),作者:黎曼,36氪经授权发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