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幹爲扶持。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鳳池。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教育和影響,每位優秀的孩子背後都有數位智慧的父母長輩,他們如燈塔照亮着孩子遠航的方向。大河網、大河學堂聯合打造《教子有方》專題,希望通過智慧家長的科學教育經驗,給予更多家長教子啓發。

本期嘉賓:鄭州高新區朗悅慧外國語中學鄧大爲媽媽

青春期是孩子成長中一個特別敏感和關鍵的階段,孩子在這個階段會經歷身心上的變化,情緒容易波動,與父母的關係也會出現一些挑戰。但總體來說,兒子目前跟我們的相處是融洽和睦的,因爲日常我比較關注孩子的情緒狀態。兒子每天晚上進門的第一句話就是:朕回來了!從這句話音調的高低,臉上的神態,進門的步伐,大致可以感覺出他今天一天的狀態怎麼樣。

有一次學校舉行活動,因爲爭奪班級位置的問題,大爲跟其他班的一名同學發生了爭執。我耐心聽他講事情的經過,講當時的想法,講當時的感受。在兒子激動地講述完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後,我沒有第一時間回應,而是待大爲冷靜下來後認真地跟他講:“在那種情形下你心裏裝的是班級利益,是公平公正,這是值得肯定的!同時你感到生氣憤怒也是正常的情緒反應,這些都沒有問題。而問題在於你在當時的情況下,完全被情緒淹沒,整個人被情緒帶走,任由憤怒驅使着你。這可能會導致很多後果,可大可小,甚至觸犯法律。”冷靜下來的兒子也意識到情緒調控的重要性。

但也不是每一次孩子都願意告訴我發生了什麼。有時看着他情緒低落,沮喪或者悶悶不樂明顯的不耐煩的樣子,我便等他坐下來,拿點水果給他,邊喫邊聊,試探地問:你看起來不開心的樣子,發生什麼事了?有時候他會告訴我發生了什麼,在兒子想說的時候我就聽着,不評判不給意見,表達對他感受的理解,鼓勵他把感受和想法用清晰地表達出來,這也是一種情緒的宣泄。青春期的孩子也總會有一些自己的小祕密不願意分享,那麼,我會把我看見和感受到的他反饋給他,也不勉強他非要說點什麼,而是告訴孩子:無論發生什麼事情,家永遠是港灣,父母永遠是站在他這邊的。通常情況下,原本也就沒發生什麼很重大的事情,在被理解和被看見的情況下休整一晚,第二天又是元氣滿滿的一天。

編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