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遇冷時,總有一部分人選擇轉型,但轉型只是一種思路,成功卻是概率事件,也是對自我過往積累的考驗。雖然一級市場生存現狀愈發殘酷,從業者也很悲觀,但據我們觀察,大部分從業者依然保持着積極前行的動力。

“有什麼副業推薦麼”、“有行業交流羣可以交換麼”……

近期,投資人聊天的話題中,“副業”的佔比越來越高,當一級市場募、投、退三端都進展緩慢,GP生存壓力激增,投資人們也更迷茫了。

越來越多投資人開始聚集一起抱團吐槽,排解情緒、尋找機會。

一邊是行業大佬強調不要下牌桌,另一邊是從業者被迫離場或躺平,投資人的出路在何方?

雖然市場悲觀情緒高漲,但也有一部分從業者開始主動尋找機會,走向被投企業。

投資人都往被投企業跑

困惑的投資人開始自尋出路。

一個直觀的感受是,今年一級市場投資人關注的重心似乎愈發“偏離軌道”,一邊是從業者崗位間的職責界限愈發模糊,另一邊是市場環境不樂觀帶來的焦慮情緒,疊加工作進展不順,投資人們更加迷茫了。

一位投資人調侃道:“每週的工作日是從週日晚上湊週報開始,不知道幹了啥,還要硬湊。而最痛苦的日子莫過於週一,老闆要求深入介紹自己調研的項目,還有數量限制”。

如上種種,道盡了一級市場投資人的無奈與心酸。

都說“別下牌桌,熬一熬總能過去”,然而眼下,募資、投資、退出端持續下滑的數據,疊加監管及外部環境影響,身處其中的從業者,心裏都愈發沒譜了。

自去年下半年開始,社交平臺上“勸人離場,勸人不要進場”的帖子就層出不窮,進入今年,這種情況更加普遍,甚至不僅僅是一線投資人、IR有如此感受,就連機構核心團隊的負責人、合夥人們,也開始動搖,想要下場,或已經下場了。

一位IR向我們表示:“今年大家信心普遍不足,常常聽聞周邊同行談論找副業、換行的話題,其中不少都願意看企業的機會”。

據他觀察:“前兩年開始,身邊就有不少走進企業的投資人,彼時行業雖難但仍然有進展,如今,想要往企業跑的投資人越來越多了,然而實際能夠轉型成功的投資人卻十分有限,其中大部分成功的案例都是投資合夥人”。

有消息稱:某頭部機構大幅裁員,被裁的投資人,過往有較好投資案例的都跳去了portfolio,然而多數過往投的不好的從業者則面臨長期空窗。

去企業,似乎成爲投資人轉行的最佳方向。

近期,“原天圖資本VC基金管理合夥人潘攀加入茶顏悅色擔任戰略負責人”的消息引發行業熱議,但潘攀的成功轉型,與其過往投中明星項目的積累有着密切關係。

眼下,跳去被投企業,是不少投資人的夢想,然而真正能夠成功轉行的投資人依然是少數,對於還未在市場上嶄露頭角的投資人而言,想要去企業謀求發展,同樣面臨極大挑戰。

抱團找出路

“一級市場似乎不動了,感覺要沒氣了”,這是來自一位投資人的感慨。

市場降溫,機構面臨生存壓力,從業者日子也不好過,紛紛開啓了自救模式——抱團找出路。

社交平臺上“PE/VC難民營”,“求換羣”等相關帖子在行業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去年以來,大家抱團的初衷更多是爲了分享行業信息,而今年抱團進羣的初衷好像變成了“吐槽”。

在從業者自發組織的社羣內,除了近期吆喝打折賣資產的信息外,吐槽行業、分享二級市場八卦等消息佔據了主流,另一方面,詢問副業的消息也普遍讀了起來。從業者們試圖通過社羣互動溝通,來轉移一部分情緒,同時期待能夠獲取副業或者轉行的機會。

自2023年起,受內外部因素影響,一級市場逐步邁入了重塑與調整的新階段。募資、投資、退出三端均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進入2024年,三端承壓持續。

從業者也越來越難受,紛紛把“躺平”掛在嘴邊。

然而,儘管大部分從業者選擇抱團吐槽,但當投資人看到與自己關注的賽道有關的消息時、IR們看到有LP的足跡時,依然立馬響應、迅速溝通。

實際上,留下場的從業者,依然在奮力向前。

當市場面臨困境時,前行者們都能體會到其中的艱辛與不易,抱團無疑是獲取市場信息及緩解焦慮的有效途徑。

吐槽也只是策略,嘴上說躺平,身體卻很誠實。

行業遇冷時,總有一部分人選擇轉型,但轉型只是一種思路,成功卻是概率事件,也是對自我過往積累的考驗。

在如今的市場環境下,投資犯難,募資無進展,退出更難,對於從業者而言,意味着工作難度進一步提升,情緒化難以避免,但保持前行的動力十分關鍵。

結語

雖然一級市場生存現狀愈發殘酷,從業者也很悲觀,但據我們觀察,大部分從業者依然保持着積極前行的動力。

迷茫是普遍現象,卻不會完全常態化,從業者們也都在努力找機會、找出路,熬過這場漫長的冬季。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FOFWEEKLY”(ID:FOF_weekly),作者:FOFWEEKLY,36氪經授權發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