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高度不確認的市場環境下,受國內外各種因素影響“出海”已成爲高頻熱詞,一部分企業已躬身入局出海深淘,一部分企業雖蠢蠢欲動但一時間又按兵不動,有對當前市場的彷徨與無奈,也有對國際未知市場的恐懼與疑慮,企業在出海,在數字化技術遍佈的時代裏此時怎能少了相關數字化系統,於是我們看到很多軟件企業也在紛紛佈局海外市場,作爲一個出海企業的IT老兵,老楊在此提醒:企業管理軟件出海有機遇,也有可能讓你抑鬱! 

在未知的市場機遇與挑戰總是並存的,老楊認爲在國內極卷的情況下企業軟件出海所面臨的機遇有: 

第一,相對寬鬆的市場空間 

當前國內企業都習慣用各種數字化工具來輔助管理,很多場景都實現了數字化,隨着大量國內企業遷入海外市場,由於海內外企業管理能力的差異,受成本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出海企業想實現有效的管控數字化工具必不可少,以東南亞市場爲例,對於勞動密集型企業而言,雖然當地的勞動力價格低廉,但如果在管控能力不足仍是一筆不小的人力成本損失,很多企業仍採用傳統手工記賬的模式來進行勞務考勤登記,如企業因覈算時間過長耽誤發工資或薪資覈算錯誤均可能會引起當地工人罷工,所以對於出海企業而言在中方管理人員不足的情況下迫切想利用國內的數字化技術來解決諸如排班、薪資覈算、成本覈算上的問題。但由於當地數字技術落後,本土幾乎沒有成熟的企業管理軟件廠家,這對於出海企業來說應用的系統幾乎全部來源於國內支持。 

第二,數字化服務市場幾乎空白 

柬埔寨市場爲例,相對於國內成熟的數字化服務體系在這裏幾乎爲零,說個真實的案例,去年老楊爲柬埔寨公司尋找人力資源系統,功能以工人檔案管理、排班管理、考勤管理、薪資覈算爲主,本土雖有幾個軟件服務商但均是臺灣、日本的廠家,看過產品後大失所望,不僅技術架構老舊,操作也極不友好,總之一個字就是:LOW,但聯繫國內的廠家均不能提供現場服務,只能提供在線支持。這只是當前出差企業數字化建設所面臨問題的一個縮影。 

當出海企業有相關數字化系統需求時,一般都是利用互聯網與國內軟件公司聯繫,受成本影響國內軟件公司也僅能提供在線服務,在國內的什麼上門調研、實施等關鍵環節統統可以忽略,因爲難以實現,對於出海企業而言與國內的軟件公司真的是因距離產生美好的期望,所以距離問題讓國內的軟件公司難以提供系統化的服務,而企業爲了應用便捷更喜歡採用功能簡單、工具化的系統,但簡單系統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有限的,企業希望得到一個完整的解決方案,這在國內來說不是問題,但在國外堪比登天。 

第三,專業數字化人才匱乏 

還是以國內出海企業最集中的東南亞地區爲例,由於當地基礎落後,在企業內能熟練操作電腦的當地員工是非常稀少的,所以真正懂數字化的當地人更是鳳毛麟角,更不必說當地人的數字化思維了,而出海企業的管理層都是從國內委派,具有很強的數字化意識,但此時的問題就是出海企業內部因人力成本等因素缺乏數字化團隊,又難以像國內一樣完全依賴第三方軟件公司,因爲當地的數字化市場還處於起始階段,缺乏專業的數字化服務團隊,根本沒有能力來支撐出海企業的數字化建設。 

從以上我們不難看出無論是在市場空間還是服務支撐上企業管理軟件在海外都有着比國內更廣闊的市場空間,但有機遇並不代表着想當然的收穫,不瞭解海外市場的規則,沒有融入當地的相關策略,以國內的思維來做國際市場,同樣會讓軟件公司做的抑鬱,所以企業管理軟件想出海,首先要面對如下挑戰: 

1.來自產品功能的挑戰: 

是否滿足當地法律、法規的要求,尤其是相關財務管理系統;同時軟件的語言還必須支持中文與當地文字兩種,甚至還要支持英文三種語言,尤其是當地小語種的翻譯工作是個挑戰,同時也增加了系統的相關成本與實施的複雜度; 

2.來自海外文化的挑戰: 

海外的企業沒有996,當地員工大都也不接受加班,工作與生活的界限十分明確;因此國內職場的“卷”在海外難以展開,這就意味着工作效率難以像國內一樣;所以國內企業想出海首先要考慮較大的時間成本; 

3.來自數字化能力的挑戰: 

還是以東南亞市場爲例,當地數字化人才匱乏,因此軟件公司想出海,核心團隊主要還是以外派國內人員爲主,同時當地懂技術的人員工資較高,同時當地人才的培養也需要時間,這就意味着需要投入比國內更高的人力資源成本;如果想更好的爲出海企業服務,軟件公司在售前、實施、售後團隊上的配置需要十分完整,但所付出的人力成本也將十分的高昂,所以很多數字化服務商在海外都是以聯絡點、辦事處的形式存在,僅一名或幾名人員負責整個東南亞地區的商務活動; 

4.來自項目實施落地的挑戰: 

實施過程可能比國內更加複雜,雖說出海企業具備數字化的意識,但數字化能力並不一定強,而一部分的管理工作還離不開當地員工的支持,所以在數字化實施上可能會面臨來自中方員工能力缺失與當地員工完全不懂、難以溝通的雙重壓力,因爲即使有翻譯,受能力影響對於專業的管理與數字化術語大部分的翻譯是很難理解的,這就可能會造成應用難、數據採集難的問題。 

5.來自項目管控能力的挑戰: 

在項目成本把控能力方面對於出海的軟件公司而言是一個嚴峻的挑戰,衆所周知在國內軟件公司與企業合作均採用項目制,但部分軟件公司還是把看似盈利的項目做成了虧損,這其中有企業的原因,更大的問題還是軟件公司對於項目成本的把控能力,國內存在的問題在國際市場一樣不會消失,甚至可能更加複雜,比如很多出海企業處於高速發展期,存在很多不完善之處,管理場景多變,一方面企業要藉助數字化系統提升效率改善管理,而另一方面多變的場景不僅給予系統甚至是實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直接導致項目是否如期完工交付,是否還需投入更多的人力與技術開發成本。 

6.來自於服務能力的挑戰: 

這主要體現在系統的升級迭代、二次開發、接口打通上,出海企業對於數字化的需求是迫切的,對於服務的及時性要求更高,但較高的人力成本出海的軟件公司很難將重要的技術開發部門放在海外,很多技術問題都需要回傳國內解決,這就造成大量的溝通成本,所以在成本與服務上出海的軟件公司需要做出一個艱難的選擇。 

從以上不難看出,軟件公司隨同國內企業出海或許有市場發展的機遇,但面對最多的還是未知市場帶來的挑戰,這種挑戰不僅有來自文化的差異,更多的是對其服務與管理能力的挑戰,任何問題都是系統化的,所以出海的軟件公司必須具備系統化的解決問題的能力,老楊建議企業管理軟件公司不要盲目出海,否則殘酷的市場將直接讓你抑鬱。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湘江數評”(ID:benpaoshuzi),作者:老楊,36氪經授權發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