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赵慧 黄卉)近日,记者走访多家医院了解到,夏季炎热,动物尤其是犬类动物活跃易烦躁,加之人们穿戴单薄,被动物咬伤风险大大增加,要严防人间狂犬病的传播。

据市疾控中心专家介绍,狂犬病是目前世界上病死率最高的传染病,几乎达到了100%,全球每年都有数万人死于狂犬病,但被咬伤、抓伤后,通过及时、彻底、规范的暴露后处置,狂犬病也可以有效预防。

什么是狂犬病?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人兽共患传染病。与其它传染病相比,狂犬病潜伏期相对较长,人间狂犬病潜伏期从5天至数年(通常2-3个月,极少超过1年),一旦发病,病死率几乎达100%。

狂犬病病毒是如何感染人的?

狂犬病病毒主要通过宿主动物咬伤、抓伤、舔舐黏膜或者破损皮肤处,或者开放性伤口、黏膜直接接触含有狂犬病病毒的唾液或者组织。但食用彻底煮熟的动物肉和经巴氏消毒法处理过的奶及奶制品,不会传播狂犬病病毒。

什么情况需要接种狂犬病疫苗?

(一)狗、猫、野生/流浪的食肉哺乳动物,例如狼、狐狸、獾(huān)、蝙蝠等咬伤、抓伤需要接种狂犬疫苗。

(二)被禽类、鱼类、龟、蛇、昆虫、蜥蜴、兔形目(包括家兔和野兔)、啮齿类(如小鼠、大鼠、仓鼠等)咬伤、抓伤不需要接种狂犬病疫苗。

不管被何种动物致伤,我们都要重视,要及时处理伤口,前往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规范的处置,因为动物致伤不仅仅会传播狂犬病,还可能造成伤口感染,传播其他疾病。

那如果被动物致伤了,我们该怎么办?

狂犬病暴露后的处置主要包括伤口冲洗、清创处置、注射狂犬病主被动制剂和注射破伤风主被动制剂。

根据《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年版)》暴露分三级

(一)I级暴露

接触或者喂饲动物,或者完好的皮肤被舔舐。

(二)II级暴露

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或者无明显出血的轻微抓伤、擦伤。

(三)III级暴露

单处或者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者抓伤,破损皮肤被舔舐,开放性伤口、黏膜被唾液或者组织污染,直接接触蝙蝠。

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适用哪些人群?

(一)首次暴露的Ⅲ级暴露者,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首次暴露未使用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7天内发生再次暴露的Ⅲ级暴露;

既往暴露前免疫或者暴露后免疫未按免疫程序完成全程免疫,发生再次暴露的Ⅲ级暴露;

(二)Ⅱ级暴露者其伤口位于头、面、颈部和外生殖器部位时,或存在严重免疫功能低下者,按照Ⅲ级暴露者处置。

被动免疫制剂需要注意什么?

(一)在受伤部位一次性足量使用。且所有伤口均应覆盖,伤口周围浸润注射。

(二)不得把被动免疫制剂和狂犬病疫苗注射在同一部位。

(三)建议和疫苗同一天使用,若不能实现,应先注射疫苗,7天内仍可注射被动免疫制剂。

(四)因伤口多发,被动免疫制剂不足时应稀释后使用。

狂犬病为致死性疾病,狂犬病疫苗无接种禁忌证。

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朋友们:为了保证获得足够的免疫效果,接种狂犬病疫苗一定要按时完成并全程免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