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法治網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萬靜

5月16日,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主辦的“2024年《法治藍皮書·中國法院信息化發展報告》(以下簡稱《法院信息化藍皮書》)成果發佈會”在京召開。《法院信息化藍皮書》總結了2023年人民法院信息化取得的進步,並對全國範圍法院信息化建設進展情況進行了評估。

《法院信息化藍皮書》指出,2023年中國法院信息化建設穩中求進、守正創新,圍繞“公正與效率”工作主題,緊跟司法工作理念和工作重心的轉變,不斷增強服務意識,努力推動構建圍繞核心業務展開的現代化審執體制機制,以全國法院“一張網”建設爲抓手,提升一體化應用能力和司法質效,在司法大數據支持下提升司法參與社會治理能力,從審判理念、審判機制、審判體系、審判管理等方面推進審判工作現代化,支撐和服務保障中國式現代化。

《法院信息化藍皮書》指出,人工智能引擎相關能力在法院信息化系統中落地應用。2023年,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搭建起人工智能引擎平臺、大模型通用能力和法律法規查詢、公文生成及糾錯、筆錄精簡等大模型應用場景;完成11項人工智能基礎能力集成管理,在辦案系統、統一工作桌面集成上線語音識別、離線轉寫、文本翻譯、圖文識別等工具能力;完成知識庫統一框架和門戶建設,實現不同廠商191項已有知識的100%集成和可視化。

基於海量司法大數據資源的知識自動生成機制不斷鞏固完善,司法知識服務平臺又上線多個先進智能化服務能力,新增爭議焦點、繁簡分流等19項服務;在辦案平臺集成應用類案智能推送、卷宗智能編目、案件畫像等智能化服務;根據全國法院業務需求,與16家高院的業務系統對接圖像數字化識別等23項智能化服務;通過智能化服務統一集成框架,在河南高院試點上線規範量刑智能輔助、“四類案件”識別、人工智能大模型服務,離線語音轉寫等智能化服務能力。2023年管理知識點的數量達11.4億項,數字法院大腦上線智能化服務61項,爲全國法院提供卷宗分類編目、立案智能輔助、類案智能推送等一體化智能服務78億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