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A股高開後震盪上行,午後漲幅有所收窄;截至收盤,上證指數收漲0.08%報3122.4點,深證成指漲0.21%報9604.13點,創業板指漲0.29%報1844.21點。量能方面,市場成交額8504.9億元,市場情緒有一定回暖。盤面上,房地產板塊再度爆發,拉動相關建材、金融板塊上漲。

地產方面,近期市場對於政策發力加快房地產市場庫存去化的預期持續升溫,拉動地產鏈大漲。建材ETF(159745)漲3.16%,金融ETF(510230)漲2.14%。

數據來源:WIND

此前4月末,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統籌研究消化存量房產和優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指出要結合房地產市場供求關係的新變化、人民羣衆對優質住房的新期待,統籌研究消化存量房產和優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

消息面上,2024年5月14日,杭州市臨安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發佈《關於收購商品住房用作公共租賃住房供應商的徵集公告》。經臨安區人民政府研究決定,在臨安區範圍內收購一批商品住房用作公共租賃住房。本次收購房源面積原則不超過10000平方米,現房或一年內具備交付條件的期房,最終收購面積按經區政府審議通過的《關於收購商品住房用作公共租賃住房的具體實施方案》執行。

此外, 5月10日,央行發佈《2024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提出“要統籌研究消化存量房產和優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發佈《關於進一步促進房地產業平穩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試行)》,提出“加快構建以保障性租賃住房爲主的城鎮住房保障體系,鼓勵收購存量房作爲保障性租賃住房或人才住房”。

近期地產相關利好政策不斷。杭州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5月9日發佈《關於優化調整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的通知》,提出全面取消住房限購。西安市5月9日發佈《關於進一步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明確自即日起全面取消西安住房限購措施,居民家庭在全市範圍內購買新建商品住房、二手住房不再審覈購房資格。

綜合近期政策,本輪“去庫存”是首次政府直接出手收購(而非經過城投),市場普遍認爲釋放積極信號,並對後續政策空間有所期待。近期地產行情可能是“政策預期強+地方上限購鬆綁等政策促進+外資進場”等多輪因素帶動所致,後續政策具體實施路徑、需求修復力度等可持續觀察。

雖然地產銷售、開工及投資端反映出基本面依然偏弱,但房地產去庫存、 “以舊換新”等政策預期下,地產鏈或有階段性行情,相關板塊有建材及金融。

建材板塊因爲地產銷售端的低迷,2023年業績承壓,根據申萬證券研究所統計,2023年全年建材行業實現收入7919.1億元,yoy+0.9%,歸母淨利潤358.8億元,yoy-30.6%。2024Q1的業績同樣偏弱,因爲一季度通常爲建材行業淡季,2024年一季度工地復工較慢,水泥漲價不順,玻纖處於週期底部,形成拖累。

但下半年,專項債落地拉動基建項目開工、國務院《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的落地可能有望拉動建材需求。但當前建材板塊的機構持倉及估值均處於低位,可保持一定關注,若有地產利好政策或需求階段性回暖時,可能會有階段性反彈的彈性,可適當關注建材ETF(159745)。

大金融方面,由於近期社融等數據偏弱,銀行板塊的基本面也有所承壓。短期看,銀行體系承擔了較多的逆週期功能,也承擔了更大的資產端利率的下行;但中長期看,則銀行體系逆週期調節功能的正常發揮有利於維持經濟平穩增長,使銀行業總體資產質量和盈利能力維持相對平穩。國有銀行還具有央國企的價值屬性,低估值+高股息也使其具備一定價值,市場風格切換或政策預期強時,也可能會有階段性行情,也可適當關注金融ETF(510230)。

相較於A股市場,今天港股市場繼續維持強勢,港股國企ETF(159519)上漲2.89%,今年以來累計漲幅已超26%,表現十分亮眼。

港股國企的強勢表現,一方面與央國企的市場關注度持續提升有關。在經濟週期承壓時,央國企由於強大的融資能力、良好的現金流、較好的競爭格局,往往能夠取得超額收益。而且近年來,隨着國資委對央國企考覈指標的不斷深化,越發強調考覈央企的盈利能力和經營質量,企業的各項財務指標進一步改善。隨着中國特色估值體系的提出,未來央國企的價值有望重估,估值具備提升的空間。整體來看,央國企由於經營穩健、分紅率高的特點,長期投資價值較高

另一方面則得益於近期港股相較於A股的持續走強。AH股溢價指數一般用於觀察A股相較於H股的溢價程度,從歷史上來看,這個指數一般介於100-150期間,波動的中樞在125附近。今年一直到4月中旬,AH股溢價指數均處於150附近,即處於歷史的極值附近,代表H股相較於A股處於極端低估的水平,H股相較於A股更具有上漲的彈性。因此,隨着4月19日晚證監會發布5項對港合作措施,有望提升港股流動性之後,香港市場的表現就持續強勢。

後續可繼續關注港股國企ETF(159519)。

風險提示投資人應當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額投資和零存整取等儲蓄方式的區別。定期定額投資是引導投資人進行長期投資、平均投資成本的一種簡單易行的投資方式。但是定期定額投資並不能規避基金投資所固有的風險,不能保證投資人獲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儲蓄的等效理財方式。無論是股票ETF/LOF/分級基金,都是屬於較高預期風險和預期收益的證券投資基金品種,其預期收益及預期風險水平高於混合型基金、債券型基金和貨幣市場基金。基金資產投資於科創板和創業板股票,會面臨因投資標的、市場制度以及交易規則等差異帶來的特有風險,提請投資者注意。板塊/基金短期漲跌幅列示僅作爲文章分析觀點之輔助材料,僅供參考,不構成對基金業績的保證。文中提及個股短期業績僅供參考,不構成股票推薦,也不構成對基金業績的預測和保證。以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或承諾。如需購買相關基金產品,請您關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相關規定、提前做好風險測評,並根據您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購買與之相匹配的風險等級的基金產品。

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特約作者:國泰基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