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卷六十四·列传第十四·高祖二十二子·隐太子建成》记载,当时的太子李建成曾经给时任秦王、天策上将的李世民下过鸩毒,事后李渊居然只是轻描淡写地对李建成说:“你二弟世民酒量不行,你往后别在夜间招呼大家喝酒了。”

《旧唐书》的记载是这样的:“(建成)后又与元吉谋行鸩毒,引太宗入宫夜宴,既而太宗心中暴痛,吐血数升,淮安王神通狼狈扶还西宫。”

《新唐书》的记载与《旧唐书》大致相同:“建成等召秦王夜宴,毒酒而进之,王暴疾,衉血数升,淮安王扶掖还宫。”

唐朝一升是三百毫升还是一千毫升,史料记载并不一致,但是喝下鸩酒吐血好几升,都不是小事情,太子挑选的毒药,可不是吐几升血就能保住性命的。

更为奇怪的,是皇帝李渊对“太子毒杀秦王”这件事的处理方式。李渊告诉建成不要再夜间请弟兄们喝酒后,又对李世民说了一番“心里话”:"晋阳起兵是你的主意,平定天下是你大功,我原本想立你为太子,结果你坚决不肯接受我,也只好成全你的美意美德,现在你大哥建成当了多年的太子,我也不忍心将其废掉,但是你们兄弟都在京城,难免会有冲突,所以我想了一个办法,让你们可以相安无事。”

李渊的办法,就是让李世民割据一方:“汝还行台,居于洛阳,自陕已东,悉宜主之。仍令汝建天子旌旗,如梁孝王故事。"

李世民除了秦王、天策上将之外,还有个实缺,叫“陕东道大行台”:“(武德元年)十二月,壬申,诏以秦王世民为太尉、使持节、陕东道大行台,其蒲州、河北诸府兵马并受节度。”

李渊也是开国之君中比较优秀的一位,按理说他绝不可能允许唐朝出现两个储君,让李世民建天子旌旗跟自己平起平坐,甚至还力压太子建成一头,这就不是英主而是昏君了:天无二日民无二主,李渊这不是在太子建成和秦王世民之间拱火吗?

据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先当太子后受“禅让”,觉得宫廷档案有些问题,就进行了一些删改,而后世史书为帝王做本纪、列传的时候,一般都要参考这些宫廷档案。

据说在李渊做出这个决定后,李世民哭着不肯离京,建成元吉也指使手下上书反对,这才最后酿成了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谁是谁非,由谁发起,这件事不同的史料有不同的记载,但是看了这些正史,读者诸君可能都不免有些疑惑:建成、世民、玄霸(李渊与窦后第三子,字大德,隋大业十年早薨)、元吉都是他的亲儿子,手心手背都是肉,老大下毒谋杀老二,这种恶性事件,怎么会轻描淡写地劝诫两句,连严厉批评都没有?

我们细看史料,就会发现“建成毒杀世民”一案疑点重重:建成想谋害世民,为什么大张旗鼓地摆筵席?他是怕别人不知道自己要杀兄弟吗?他想给二弟下毒,为啥要在自己家里动手?买通秦王府一个仆人不就把事儿办了吗?

这些疑点,后世史官并没有解决,就给建成定了罪名,无论是刘昫编纂的《旧唐书》、宋祁欧阳修等人编纂的《新唐书》,还是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都异口同声认定太子建成是凶手,但是野史却有另外的说法,而且野史的说法,似乎可信度更高:如果太子建成不给皇帝李渊一个合理的解释,他的太子之位肯定保不住:作为父亲,绝不会把皇权交给一个能杀弟弟的太子——李渊有很多儿子,他得为自己死后其他儿子的安全着想。

两唐书和《资治通鉴》的记载大同小异,都说李靖、李𪟝、秦琼、程咬金劝说李世民及早动手或亲自参加了玄武门之战,李靖、李𪟝还好几次向李世民表忠心:"大王以功高被疑,靖等请申犬马之力。"

但是唐朝集贤院学士兼知史官、右补阙刘𫗧的《隋唐嘉话》却记载李世民寻求李靖李𪟝帮助,二李都明确表示中立:“太宗将诛萧墙之恶,以匡社稷,谋于卫公李靖,靖辞。谋于英公徐𪟝,𪟝亦辞。帝以是珍此二人。”

后世史料说李靖李𪟝是玄武门之变的倡谋者,唐朝史官说他们保持中立,两种说法真伪难辨,咱们还是回过头来看“秦王世民夜饮中毒案”,此案也可以称作“太子建成夜宴投毒案”,魏征被李世民逮捕后的一番话,似乎能证明李建成一直没有对李世民下过毒手,魏征的建议被建成否决,魏征还挺遗憾:“皇太子要是早听我的,就不会有今天的下场了!”

从魏征的话中,我们能听出这位瓦岗出来的“明相”确实够狠,拉杀秦王世民、除掉秦琼程咬金等主意,肯定是他当太子洗马的时候出的,但是建成元吉没忍心实施或没来得及实施,就发生了玄武门之变。

说到魏征,如果他真出主意让太子建成在东宫办酒宴毒杀二弟世民,那他就是贾诩兼蒋干,这也不符合史实。

既然史料都不太可靠,那么我们或许就能从野史秘闻中去窥探出真相,比如《魏征秘史》,对“秦王中毒案”,就是另外一种说法。

《魏征秘史》关于李世民“中毒”的前期描写,跟“正史”记载差不多,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很耐人寻味了。

李神通把秦王世民扶走后,李建成马上让小太监带着李世民吃剩的食物,来到李渊的寝宫,也不申辩,只是跪在那里开吃。

建成吃光了李世民的剩菜啥事没有,但还是有人表示不信:“这些食物,一定是换过了!”

李渊“分配”到太子府的小太监作证:“这些食物,是秦王发病后,当着众秦王、郡王的面留下来的,绝对没有掉包!”

熟悉古代皇室规矩的读者诸君当然知道,皇帝派到秦王、郡王府上的小太监,可不仅仅是伺候人的,他们还承担着十分重要的秘密任务。

当然,那些皇帝的耳目也是可能被收买的,所以李渊又叫来了在李大李二纷争中保持中立的淮安王李神通。

李神通是李渊的堂弟,跟建成世民的关系都很好,似乎是跟李世民的感情更深,但是他的到来,却彻底洗清了太子建成的下毒嫌疑:“臣久知二人不和,暗中留心。今晚的酒宴,秦王世民、齐王元吉分坐皇太子左右,臣与秦王共席,神符(襄邑郡王李神符)与齐王共席。上酒杯时,并无次序,所饮的酒都由同一壶内斟出。但不知秦王的菜肴中是否有鬼,趁秦王呕吐,推翻他的食案,每样菜袖了一点在此,请圣上用鸟兽检验。如有毒,当速易太子;如无毒,早点让秦王去藩国。”

李神通这话说得滴水不漏,但是保护李世民的成分更大一些:酒有毒,李世民当太子;酒无毒,李世民也可以脱离险境割据一方。

李渊命令将李神通带了的食物样品投喂小鸟小狗,结果小鸟小狗吃了啥事儿没有,于是就有了李渊告诫李建成的那句话:“秦王素不能饮,更勿夜聚。”

如果李渊怀疑李建成毒杀李世民,或者掌握了真凭实据,此时绝不能善罢甘休,读者诸君通过正史与野史的对照,肯定也能发现其中玄机:如果李渊真的想换太子,或者李建成真的曾下毒谋害二弟世民,李渊又会如何处理?按当时的实际情况分析,李建成在酒宴上下毒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如果没有玄武门之变,唐朝的第二任皇帝应该是谁?李建成当皇帝,唐朝的历史又该如何书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