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二代尋找自己的關鍵,恰恰在於,他們需要在自己作爲既得利益者的身份面前保持坦率的態度。 」

近日,歐陽娜娜工作室曬出她在伯克利音樂學院的畢業照。然而網友卻發現,在畢業典禮上,歐陽娜娜拿的並非學士學位(bachelor degree),而是一般文憑(diploma)。不少網友因此質疑她“留學六年,歸來仍是大專”。

面對這些爭議,歐陽娜娜錄製了一段7分鐘的視頻進行回應。在視頻中,她解釋了文憑和學位的差異在於,是否選修文化課部分。她坦言,對於自己而言,由於時間相當寶貴,生活及事業的各方面也早已做好規劃,所以纔會選擇只拿diploma文憑。


(歐陽娜娜在伯克利音樂學院畢業典禮截圖)

針對網友指出她花了六年纔拿到一般文憑(diploma),歐陽娜娜表示她在這六年中曾中休學三年,期間她做了發行專輯、上綜藝等有意義的事,雖然比同年齡的人晚一點畢業,不過都是“自己的選擇”,並不會因此感到羞恥。

歐陽娜娜表示相當感激有機會能選擇自己人生的道路,甚至聊到未來有機會和學校合作,幫助需要協助的國際學生。她也藉着自身經驗勉勵所有人:“人生是走山路還是走花路,都取決於你自己”。


(歐陽娜娜視頻回應截圖)

早在此前,歐陽娜娜就因爲“外表甜美、家境優渥、天才大提琴手”等標籤,在互聯網上被營銷“哪個女孩不想成爲歐陽娜娜”。彼時,她所收穫的更多是質疑和嘲諷。而在歐陽娜娜的此段回應後,不少網友表示:直到現在,我才真正開始羨慕歐陽娜娜。

歐陽娜娜的敘事背後,更像是一個光怪陸離的少女成長故事,不僅關乎着“個體的成長”,更照射着“羣體的成長”。

01

成長的起點:完美敘事的建立與崩塌

除了當前圍繞“文憑”的爭議,歐陽娜娜的成長之路似乎總是伴隨着外界的質疑。從被陳思誠發掘出演《北愛》時的清純少女,到“鹿小葵”角色被全網調侃爲傻白甜,再到她通過vlog的形式向網友展露生活,成爲vlog界的鼻祖,亦或是因爲和男明星相處方式被網友批評“太會撒嬌”,她的種種爭議似乎都無法擺脫“星二代”的標籤。


(歐陽娜娜vlog截圖)

“星二代”的標籤佐證着“社會資源的分化”。

“星二代”承襲了來自父母的財富、地位和名聲,這些優越的社會資源和機會使得他們在成長的道路上有着常人無法比擬的先賦優勢。

所以當“星二代”出現時,其成長的起點,往往都是伴隨着質疑。星二代似乎成爲了一種枷鎖,印證着關乎完美敘事的建立與崩塌。

與歐陽娜娜相類似,長久以來,“星二代”一直都是活躍在娛樂圈輿論場上的熱門標籤。

日本著名演員木村拓哉和工藤靜香的次女木村光希,從出道伊始就被冠上了“地表最強星二代”的稱號,她遊走在頂配資源中,卻因爲“沒作品”而陷入爭議。

黃磊的女兒黃多多,她的穿着打扮、成長軌跡和家庭相處模式受到了廣泛關注。此前,其所開設的專欄《陪你多讀書》,作爲高二學生的她,在多處出境畫面中讀錯基本常見漢字,而被網友調侃“學霸人設崩塌”。


(“黃多多讀錯字”引發網友熱議)

毋庸置疑,媒體的參與在“星二代”的質疑與爭議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

通過媒介呈現在大衆視野中的星二代,“資源”、“父母”、“人脈”成爲不可避免的詞彙,媒體所刻畫的星二代有着一個關乎完美的“模板形象”,他們或是藉助父母光環“贏在起跑線”,或是憑藉自身天賦成爲“別人家的小孩”。

與此同時,媒體的營銷下的種種“星二代人設崩塌”的現象恰恰迎合了受衆心目中對於紈絝子弟的“刻板印象”。與寒門子弟刻苦讀書的“逆天改命”不同,紈絝子弟通常被認爲是“錦衣玉食”生活下的“一代不如一代”。

媒體語境下建構的“星二代”,既通過建立一個完美的“固有形象”貼近受衆,創作了光怪陸離的“星二代”敘事,又藉助“星二代”形象崩塌來釋放久積在人們心中關於紈絝子弟的負面情感,並引導輿論,最終構建了“刻板印象”的堡壘。

然而在關乎完美的模板敘事下,沒有任何一種生活能夠經受住聚光燈下的審判,不完美才是生活的原樣。這也就不難理解此前因爲“完美人設”而頻頻翻車的歐陽娜娜,她正是作爲一種符號,成爲了營銷“完美星二代”與“星二代翻車”套路中的犧牲品。

02

成長的註腳:解開創造自我的難題

當星二代失落於曾由家庭與媒介聯手打造的完美敘事崩塌時,他們普遍的挑戰在於解答一道名爲“擺脫與創造”的難題。換句話說,如何擺脫父母的光芒和庇護,創造屬於自己的敘事。

關於“擺脫父母,創造自我”的難題,星二代們一直都在解題路上。

最有名的莫過於謝霆鋒在拿到金像獎影帝時的戰鬥宣言,他稱自己花了很多年和心血,才能夠在衆人面前撕下“謝賢之子”的標籤。陳飛宇也在某頒獎典禮上發出“豪言壯志”:希望兩年後,或者幾年後,別人能說,你是我爸。雖然他在這番豪言壯志下的口誤爲其增添了一份滑稽,但也不難看出星二代的普遍困擾。


(陳飛宇稱希望擺脫父母標籤)

布爾迪厄將“資本”分爲四種類型:經濟資本(財富、產權)、文化資本(學識、文憑)、社會資本(社會關係、人脈)和符號資本(榮譽、聲望)。

明星父母在業內積累了大量的資本,其將資本優勢藉由代際傳遞給星二代時,星二代們身世顯赫、生活優越、人脈廣泛,能夠輕易獲得常人所不能獲得的機會,不折不扣地贏在了人生的起跑線。然而,在很多時候,面對公衆的爭議、面對媒體的營銷、面對完美敘事的崩塌,藉由父母所積累的資本有時也會成爲自己的負累。而這其中所蘊含的最大難題在於,找到自己。

郭德綱之子郭麒麟,在專訪中坦誠地提到“郭德綱兒子的頭銜,既是一份榮幸,也是一份挑戰”。而他也憑藉《慶餘年》範思轍一角受到大衆喜愛,許多人認爲他通過自己的努力打破了“星二代”的標籤,積極找準了自己的定位。

伊能靜的兒子庾恩利,被大家稱爲“另類的星二代”,除了庾恩利經常以奇特的造型和裝束示人,更源於他以足夠開放的態度接受質疑、坦然感謝星二代所帶給自己的光環,同時還輸出了對於劣勢羣體的關照和理解。


(庾恩利關於星二代身份的坦率態度)

星二代尋找自己的關鍵,或許恰恰在於,他們需要在自己作爲既得利益者的身份面前保持坦率的態度。同時也不囿於這層身份,而將自己侷限,與社會大衆形成對立的壁壘,而是越過這層隔膜,爲這隱藏在這層隔膜之下的社會負面情緒輸出同理心,在此基礎上,積極地發揮自己的個性與天賦。

此次,歐陽娜娜面對多年的質疑,首次爲自己發聲,她也第一次坦率地承認了自己的“既得利益者身份”,她表示十分感激能夠有機會選擇自己的人生,她也更進一步跳脫了小我的框架,爲更加廣泛的社會羣體提供自己的解題思路——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的編劇,這也不失爲一次“成長的見證”。

03

羣體的成長:爲何羨慕當下的歐陽娜娜?

關於星二代的討論,除了關注他們自身爭議和個體成長,“星二代”人物背後的大多都議題將矛頭指向了由身份帶來的特權以及由社會流動不暢造成的階層固化問題。

由於社會資源具有稀缺性的特點,而個體間的差異會造成不同個體獲取這些稀缺資源的能力千差萬別。在當下,網友們往往認爲,種“差異”的根源,隱藏在家庭的原始財富積累、生長環境所處的地理位置優勢和父母的教育模式上。

例如,此前在互聯網上掀起的一系列關於“投胎頂配”的討論。最初,投胎的頂配聚焦於“一生順遂的江浙滬獨生女”,它指代着網友們對於“富足家庭”的想象;後來,投胎風颳到了“東北獨生女”,網友們認爲,東北女孩縱然沒有富足的財富累積,也享受着全家的寵愛與呵護。


(網友熱議“投胎頂配”)

無論我們如何看待互聯網掀起的關於“投胎頂配”的討論,人們的訴求總是希望人生能夠充滿鬆弛感。正如此前走紅的“人生易如反掌”表情包所展現的那樣,這份鬆弛感背後的核心,或許正是人們希望對自己的生活有一種可掌控性,不論是生活樣態,還是生活地點,抑或是職業模式。


(走紅網絡的”人生易如反掌“表情包)

然而,“人生的掌握感”或許需要認識到“深入瞭解自我”與“盲區追求外界認可”之間的差異,或曰鴻溝。

當我們花費了足夠多的時間去認識自己和了解自己的天賦之後,我們會在心中建立對自我的評價體系,形成自我的清晰完整的世界觀和人生觀。進而逐漸清楚自己適合什麼樣的職業,需要什麼樣的情感交流,才能不被社會時鐘裹挾、社會的迷茫基調侵襲。

而我們不夠了解自己時,這份評價體系掌握他人的手中,我們藉由他人的看法來定義自己的存在。就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卷工作經驗並盲目羨慕他人的家庭,也會認爲自己不具備做好一件事的能力,我們會很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浪費在“選擇之前”,而不是“選擇之後”。

所以,人生的掌控感,從來不在家庭,也不在地域,而在自己的手中。


( 歐陽娜娜視頻回應截圖)

網友在面對歐陽娜娜的回應時表示,這一次我才真正羨慕歐陽娜娜。或許這份羨慕正是她具有“掌握自我人生”的能力。

然而,歐陽娜娜的也並非從一開始就在掌握自我的人生。或許她並沒有像公衆期許的那樣成爲“大提琴天才”,也正是因爲這份標籤來自家庭和社會的評價。而經過的媒介的審判和網友的質疑之後,歐陽娜娜逐漸地真正認識自己的價值與自己想做的方向,哪怕只是一個“網紅vlog博主”,卻也一直在認識自我的路上。

而我們也能在歐陽娜娜的成長故事裏找到自己的影子,縱使被外界營銷的“天才少女”也會陷入尋找自我的迷茫困境,也逐漸接受自己的能力侷限。

所以,或許有一節課,我們已經缺席了許久,這門課不在學校的教室裏,也不在冰冷的說教裏,而在生活的細微處、他人的交往中。

而這門課叫做:認識你自己,接納你自己。

(圖片素材源於網絡)

參考資料: ‍‍‍‍‍

1. 方玉瑤.文化視域下的“星二代”傳播反思.[J].新聞前哨.2015,(04);50-5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