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杜璇 曾灵笔直整洁的乡村道路、错落有致的民居、设备齐全的健身广场……干净、靓丽、优美的宜居环境成为“和美塘南 群众有‘感’”的幸福底色。近年来,塘南镇始终坚持党建引领,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缺什么”让群众提、“补什么”让群众议、“好不好”让群众评,把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盲点、痛点和堵点细化为可感知的民生项目,切实解决民生问题,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化身服务群众“及时雨” 抢修机耕桥暖民心

“前段时蹲点干部入户走访的时候我刚和他们反映了机耕桥损坏的事儿,不到两天村里就安排了施工队对机耕桥进行水泥填补,真的是比及时雨还及时,一点也没耽误今年早稻播种和油菜收割。”喜笑颜开的篁山村种粮大户李国辉颇有感触地说着。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塘南镇以村居52个网格点为触手,深入开展“民情连心桥”走访行动,蹲点干部、网格员深入村组农户,面对面倾听群众诉求,实打实解决群众难题,真正做到身下、心下、情下。今年以来,共收集各类民生诉求40余件,均得到有效解决。

改造休闲健身广场 群众幸福生活“舞”起来

“欢乐秧歌扭起来,幸福日子过起来......”伴随着欢快律动的音乐声,柘林街广场舞队员们在新修的健身广场上扭腰、摆臂、摇头、踢腿,舞步动作整齐统一,这也成了塘南群众幸福生活的微小缩影。据了解,休闲健身小广场原先是一处年久失修、墙体开裂的危房,拆除后成为了“小片荒”,为充分改善群众休闲环境,塘南镇聚焦群众所期所盼,利用“三有”协商机制,组织乡贤能人、党员干部、群众代表等建言献策,决定将其改造成一个集休闲、健身、娱乐于一体的小广场。小广场共400余平方米,新装栏杆70米,新增5组健身器材、5盏路灯,铺设透水砖120平方米,四周绘上了精致的文化墙。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广场就“热”了起来,群众们从四面八方聚拢而来,拉家常、话农事、散步休闲...欢笑声此起彼伏,小广场正成为乡亲们乐享生活、强身健体的幸福阵地。

打造共同富裕样板村点 “内外”兼修绘新卷

裸露的荒地摇身一变成村庄的花丛绿地、房前的杂物堆放场整修成村民的菜地园圃、杂草丛生的泥巴路铺设成平坦的柏油路……近年来,塘南镇共推进14个共同富裕样板村点打造,按照南昌市“两整治一提升”行动部署,抓好开展路域环境、人居环境整治“两轮驱动”,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成功经验,以“三清三拆”“厕所革命”“创建国家卫生乡镇”等行动为抓手,拆除旱厕猪圈,清理乱堆乱放,建设垃圾中转站,实施城乡自来水一体化、村庄道路硬化和“白改黑”,人居环境实现由“一时美”向“持久美”转变。并以张溪村南坊自然村共同富裕样板村项目为标杆,依托移风易俗示范点和市政·陌上园文旅基地,在乡风文明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在以旅兴农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打造“和乐张溪”新名片,实现了环境优美、产业兴旺、百姓富足的乡村振兴美好画卷。

审签:郑少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