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今晚报

家庭教育单靠父母一方“一肩挑”,压力过大往往造成孩子逆反——

父母“打配合”,孩子更听话

教育不能“一肩挑” 卓文 绘

●在很多中小学生家庭中,孩子父母因为工作忙或生活压力大,只有一人肩负起对孩子的教育,另一方则“隐身”起来,最后造成孩子不服管教甚至加倍逆反,让家庭教育逐渐陷入恶性循环……

讲述:爸爸“接管”孩子后,家变和睦了

张女士今年因为工作变动,变得愈加忙碌。以前她每天还能抽出时间监督孩子的学习,隔一段时间跟老师沟通孩子的表现,但是这学期,张女士晚上大部分时间都被工作占据,对孩子几乎是放羊的状态。就这样过了一个多月,直到老师打来电话,张女士才知道孩子各方面的表现都不尽如人意。

经过协商,张女士让孩子爸爸晚上减少应酬,回归家庭,正式接手孩子回家后的学习和生活。在此之前,张女士两口子专门沟通了孩子学习的任务量、学习标准以及在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上的要求。没想到,孩子爸爸接手之后,孩子变得听话了,既坐得住,又很少顶嘴,学习成绩也提高了。张女士开心地说,以前我一边忙工作,一边监督孩子学习,经常跟孩子嚷嚷,可是我声音越大,孩子却加倍逆反,孩子爸爸还不时在一旁挑毛病,家里经常鸡飞狗跳的。现在我们两口子统一战线后,孩子变懂事了,家里变得前所未有的和睦。

建议:孩子的教育离不开父母的合力

家庭教育指导师、天津市第一百中学心理中心教师李雪云老师说,孩子的教育离不开父母的合力,这个道理做家长的都很清楚。但现实情况是,很多家庭是由父母其中一方或家里老人承担了教育孩子的责任。这种“一肩挑”的家庭教育方式,会产生很多负面效果。

李雪云老师建议,要想教育好孩子,家长坚持原则、保持说话的权威性很重要,如果父母双方合力会避免“一肩挑”教育带来的家长焦虑和孩子的抵触、逆反。首先,父母双方要做好沟通,保持教育理念、行为规范等方面的一致性,彼此信任而且不要质疑对方,否则会让孩子从中找到对自己有利的一面,变得更加不服管教。其次,父母双方在教育孩子时产生分歧很正常,但争执的时候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建议双方在心平气和的状态下相互探讨,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在行为习惯上,要求孩子早睡早起,就不能父母一方催着起床,另一方埋怨对孩子太严厉。单就这个习惯的养成,就需要双方共同商定,从孩子如何规划好放学后的时间、如何做到劳逸结合、如何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到何时就寝、何时起床以及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等很多方面,对孩子做好约束以及监督,而不是唠叨、催促个不停。最后,夫妻双方可以尝试角色互换来增加彼此的信任感,从而在教育孩子上成为最好的合作伙伴。

文 贾林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