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北京青年报

蒙古舞视频意外走红 网友称跳出了“铁汉柔情”本报专访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院长

姜铁红:做老师永远要做好示范

年轻时候的姜铁红

“为什么前面有点发福的大叔比后面精瘦的小伙跳起来更好看啊?”近日,一段蒙古族舞蹈视频在朋友圈刷屏。画面中,一位穿着西裤、脚蹬皮鞋、身材魁梧的“大叔”带领一众黑衣小伙跳着蒙古族舞蹈,只见“大叔”迈着矫健有力的步法,豪迈洒脱地柔臂硬肩,身形步法游刃有余,如同草原上策马奔腾的骑手,似乎比身后穿着专业练功服的年轻人还要潇洒自如,引得网友感叹:“跳出了蒙古人真正的魂!”“那是刻在骨子里的韵味,举手投足间都散发着艺术的魅力”。

这位穿着“正装”跳舞的“大叔”究竟是何许人也?他就是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院长姜铁红,也是舞蹈《奔腾》的第五代领舞。昨日,姜铁红接受了北京青年报记者的专访。对于此次意外出圈,姜铁红也很惊讶,“这只是我们教学、排练的日常,没想到能这么火。”姜铁红总是习惯“边讲边跳”,对他来说,“亲身示范会让学生们很直观地感受到动作与节奏的处理,以及强烈的情感表达和内在气息的把控。老师永远要站在最前方引导学生,做好榜样。”

没想到一下子火了整的我都害怕了

视频的意外走红源于一次演出前的审查。5月25日,中央民族大学要进行一次专场演出,由于这场演出有几部师生同台演出的优秀作品,所以审查过程中,姜铁红临时与学生跳了舞蹈《奔腾》中的一段“好来宝”。“本来审查我是不需要跟着一起表演的,但是大家都说让我跳一段,因为当时也没换练功服,很突然、很不好意思,直接就上去跳了。”没想到这段视频被同事拍了下来并发到社交媒体上。“《奔腾》我们每年演出都会跳,没想到一下子能这么火,很多身边的人把这个视频转给我看,整的我都害怕了。”

对于姜铁红来说,上台给学生们示范动作,就是他日常教学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上课或者排练的过程中,我经常会给学生示范动作,因为你老讲动作要领,他们可能无法完全掌握,亲身示范,学生们会从中看到老师对于动作和节奏的处理,感受到气息的控制,这样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去感受舞蹈的细节。”

只要有演出,姜铁红都会带着学生跳一段,对他来说,老师永远是站在学生前面的,“我希望学生们感受到老师永远是站在你们最前方引导的,老师就是学生的榜样。希望当孩子们走出大门的时候,都能像《奔腾》这部作品表现出来的那样策马奔腾、风雨无阻。”

引导学生理解《奔腾》对于新时代的意义

舞蹈《奔腾》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是由当时的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老师马跃编创。《奔腾》以蒙古族民间舞蹈动作为基础素材,灵感源于牧民生活,动作自由奔放展现着草原骑手昂扬奋进的精神面貌。因为气势磅礴,民族特色浓郁,《奔腾》成了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的“保留节目”之一,很多学校也都用这部作品作为经典教学剧目。但姜铁红对于网上流传的自己是《奔腾》第一代领舞的消息给予了更正,“这个节目是1983年编创的,中央民族大学83级第一届本科生是第一代跳这个舞蹈的舞者,他们1986年参加第二届全国舞蹈比赛,荣获表演一等奖。我是1989年上的大学,算下来应该是第五代。”

作为第五代领舞,姜铁红也是把“奔腾”不息的艺术魅力一代代传承下去的人。说起姜铁红和这部作品的缘分,还要追溯到考大学那年。1989年夏天,姜铁红到中央民族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的前身)考试,无意中发现小礼堂正在排练,排的正巧是《奔腾》。“第一次看到这部作品,我就被那种潇洒和豪迈深深吸引住了。”姜铁红说。9月份开学之后,他上的第一堂课也是《奔腾》的排练课,从那时起,他就开始感受到了这部作品对一代又一代人的影响。“我还记得马跃老师当时的话,‘《奔腾》表现的不只是马的精神,更多的是马背上人的精神’。这句话让我更加感觉到这个民族的勇往直前。”经历了多年的演绎和体会,姜铁红对《奔腾》这部作品有了更深的理解,“在当时改革开放初期,这部作品体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朝气。我们每一代舞蹈演员去跳这部作品的时候,又会有不同的状态,如今我们生活在新时代下,怎么带着这帮年轻的孩子去感受这部作品,是我们老师要做的事情。我们今天新时代的年轻人要表现出这部作品的奔放和阳刚之美,要跳出那种热情奔放的气质。我经常去引导孩子们,不要处理得太‘秀美’和‘漂亮’,应该跳出男孩子的气度,跳出粗犷中的细腻,就像网友们说的那样‘铁汉柔情’。”

为舞蹈梦而“复出”两个月里减重40斤

姜铁红出生在黑龙江牡丹江的一个舞蹈世家,父亲是一名舞蹈演员和编导,虽然是朝鲜族,但生长在内蒙古,加之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姜铁红对蒙古族舞非常感兴趣,立志做一名舞蹈演员。他1991年就拿下“桃李杯”舞蹈比赛十佳第一,又在首届“孔雀杯”、首届“荷花杯”等舞蹈赛事中夺冠,把蒙古族舞蹈跳得“形神兼备”。然而1999年,在京西宾馆上演的一次民族汇演中,姜铁红因意外摔倒,导致半月板摔碎,后十字韧带断裂,就这样,他不得已离开了心爱的舞台。从那以后他就真正走上了讲台,开始舞蹈教学工作,并进行了大量的舞蹈创作。

2016年,在学院的一次院庆上,姜铁红被当时的院长邀请作为教师代表跳一支舞蹈。年近五十的姜铁红怀抱着心中的舞蹈梦决定“复出”,再度站在舞台上为观众演绎自己年轻时拿下“桃李杯”金奖的舞蹈《生命在闪烁》。这部作品将近8分钟,难度很大,要想完整地跳下来,对于有腿伤且当时体重208斤的姜铁红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为了在两个月后能够拿出最好的状态面对观众,姜铁红以魔鬼式的训练减重40斤,演出前由于腿太疼,还打过一次封闭。“学校培养了我,我没有理由不站在舞台上。”对姜铁红来说,那次登台是一次十足的挑战,而重新站在舞台上,对他来说也是一次莫大的欣慰,“那次经历让我重新感受到作为一名舞蹈人,应该站在那个属于我的舞台上。”在姜铁红看来,身为老师,虽然身体是自己的,但是当登台表演的时候,舞蹈情感、气质必须表现到位,这样学生才能更加真切地领会到舞蹈的感染力。

如今,专注于人才培养的姜铁红基本退居幕后,但他的舞步从来没有停下。学生们的基础不同,他授课的主题也不同,但姜铁红总是“边讲边跳”,将言传身教融入自己的课程中。“我们要不断地示范,让各民族同学跳不同民族的舞蹈作品,在这个过程中让各民族同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加深交往、交流、交融认识的同时,去传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姜铁红说。

文/本报记者 田婉婷

统筹/满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