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北京青年報

蒙古舞視頻意外走紅 網友稱跳出了“鐵漢柔情”本報專訪中央民族大學舞蹈學院院長

姜鐵紅:做老師永遠要做好示範

年輕時候的姜鐵紅

“爲什麼前面有點發福的大叔比後面精瘦的小夥跳起來更好看啊?”近日,一段蒙古族舞蹈視頻在朋友圈刷屏。畫面中,一位穿着西褲、腳蹬皮鞋、身材魁梧的“大叔”帶領一衆黑衣小夥跳着蒙古族舞蹈,只見“大叔”邁着矯健有力的步法,豪邁灑脫地柔臂硬肩,身形步法遊刃有餘,如同草原上策馬奔騰的騎手,似乎比身後穿着專業練功服的年輕人還要瀟灑自如,引得網友感嘆:“跳出了蒙古人真正的魂!”“那是刻在骨子裏的韻味,舉手投足間都散發着藝術的魅力”。

這位穿着“正裝”跳舞的“大叔”究竟是何許人也?他就是中央民族大學舞蹈學院院長姜鐵紅,也是舞蹈《奔騰》的第五代領舞。昨日,姜鐵紅接受了北京青年報記者的專訪。對於此次意外出圈,姜鐵紅也很驚訝,“這只是我們教學、排練的日常,沒想到能這麼火。”姜鐵紅總是習慣“邊講邊跳”,對他來說,“親身示範會讓學生們很直觀地感受到動作與節奏的處理,以及強烈的情感表達和內在氣息的把控。老師永遠要站在最前方引導學生,做好榜樣。”

沒想到一下子火了整的我都害怕了

視頻的意外走紅源於一次演出前的審查。5月25日,中央民族大學要進行一次專場演出,由於這場演出有幾部師生同臺演出的優秀作品,所以審查過程中,姜鐵紅臨時與學生跳了舞蹈《奔騰》中的一段“好來寶”。“本來審查我是不需要跟着一起表演的,但是大家都說讓我跳一段,因爲當時也沒換練功服,很突然、很不好意思,直接就上去跳了。”沒想到這段視頻被同事拍了下來併發到社交媒體上。“《奔騰》我們每年演出都會跳,沒想到一下子能這麼火,很多身邊的人把這個視頻轉給我看,整的我都害怕了。”

對於姜鐵紅來說,上臺給學生們示範動作,就是他日常教學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上課或者排練的過程中,我經常會給學生示範動作,因爲你老講動作要領,他們可能無法完全掌握,親身示範,學生們會從中看到老師對於動作和節奏的處理,感受到氣息的控制,這樣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去感受舞蹈的細節。”

只要有演出,姜鐵紅都會帶着學生跳一段,對他來說,老師永遠是站在學生前面的,“我希望學生們感受到老師永遠是站在你們最前方引導的,老師就是學生的榜樣。希望當孩子們走出大門的時候,都能像《奔騰》這部作品表現出來的那樣策馬奔騰、風雨無阻。”

引導學生理解《奔騰》對於新時代的意義

舞蹈《奔騰》誕生於上世紀80年代初期,是由當時的中央民族大學舞蹈學院老師馬躍編創。《奔騰》以蒙古族民間舞蹈動作爲基礎素材,靈感源於牧民生活,動作自由奔放展現着草原騎手昂揚奮進的精神面貌。因爲氣勢磅礴,民族特色濃郁,《奔騰》成了中央民族大學舞蹈學院的“保留節目”之一,很多學校也都用這部作品作爲經典教學劇目。但姜鐵紅對於網上流傳的自己是《奔騰》第一代領舞的消息給予了更正,“這個節目是1983年編創的,中央民族大學83級第一屆本科生是第一代跳這個舞蹈的舞者,他們1986年參加第二屆全國舞蹈比賽,榮獲表演一等獎。我是1989年上的大學,算下來應該是第五代。”

作爲第五代領舞,姜鐵紅也是把“奔騰”不息的藝術魅力一代代傳承下去的人。說起姜鐵紅和這部作品的緣分,還要追溯到考大學那年。1989年夏天,姜鐵紅到中央民族學院(中央民族大學的前身)考試,無意中發現小禮堂正在排練,排的正巧是《奔騰》。“第一次看到這部作品,我就被那種瀟灑和豪邁深深吸引住了。”姜鐵紅說。9月份開學之後,他上的第一堂課也是《奔騰》的排練課,從那時起,他就開始感受到了這部作品對一代又一代人的影響。“我還記得馬躍老師當時的話,‘《奔騰》表現的不只是馬的精神,更多的是馬背上人的精神’。這句話讓我更加感覺到這個民族的勇往直前。”經歷了多年的演繹和體會,姜鐵紅對《奔騰》這部作品有了更深的理解,“在當時改革開放初期,這部作品體現了那個時代人們的朝氣。我們每一代舞蹈演員去跳這部作品的時候,又會有不同的狀態,如今我們生活在新時代下,怎麼帶着這幫年輕的孩子去感受這部作品,是我們老師要做的事情。我們今天新時代的年輕人要表現出這部作品的奔放和陽剛之美,要跳出那種熱情奔放的氣質。我經常去引導孩子們,不要處理得太‘秀美’和‘漂亮’,應該跳出男孩子的氣度,跳出粗獷中的細膩,就像網友們說的那樣‘鐵漢柔情’。”

爲舞蹈夢而“復出”兩個月裏減重40斤

姜鐵紅出生在黑龍江牡丹江的一個舞蹈世家,父親是一名舞蹈演員和編導,雖然是朝鮮族,但生長在內蒙古,加之從小受父親的影響,姜鐵紅對蒙古族舞非常感興趣,立志做一名舞蹈演員。他1991年就拿下“桃李杯”舞蹈比賽十佳第一,又在首屆“孔雀杯”、首屆“荷花杯”等舞蹈賽事中奪冠,把蒙古族舞蹈跳得“形神兼備”。然而1999年,在京西賓館上演的一次民族匯演中,姜鐵紅因意外摔倒,導致半月板摔碎,後十字韌帶斷裂,就這樣,他不得已離開了心愛的舞臺。從那以後他就真正走上了講臺,開始舞蹈教學工作,並進行了大量的舞蹈創作。

2016年,在學院的一次院慶上,姜鐵紅被當時的院長邀請作爲教師代表跳一支舞蹈。年近五十的姜鐵紅懷抱着心中的舞蹈夢決定“復出”,再度站在舞臺上爲觀衆演繹自己年輕時拿下“桃李杯”金獎的舞蹈《生命在閃爍》。這部作品將近8分鐘,難度很大,要想完整地跳下來,對於有腿傷且當時體重208斤的姜鐵紅來說是個巨大的挑戰。爲了在兩個月後能夠拿出最好的狀態面對觀衆,姜鐵紅以魔鬼式的訓練減重40斤,演出前由於腿太疼,還打過一次封閉。“學校培養了我,我沒有理由不站在舞臺上。”對姜鐵紅來說,那次登臺是一次十足的挑戰,而重新站在舞臺上,對他來說也是一次莫大的欣慰,“那次經歷讓我重新感受到作爲一名舞蹈人,應該站在那個屬於我的舞臺上。”在姜鐵紅看來,身爲老師,雖然身體是自己的,但是當登臺表演的時候,舞蹈情感、氣質必須表現到位,這樣學生才能更加真切地領會到舞蹈的感染力。

如今,專注於人才培養的姜鐵紅基本退居幕後,但他的舞步從來沒有停下。學生們的基礎不同,他授課的主題也不同,但姜鐵紅總是“邊講邊跳”,將言傳身教融入自己的課程中。“我們要不斷地示範,讓各民族同學跳不同民族的舞蹈作品,在這個過程中讓各民族同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斷加深交往、交流、交融認識的同時,去傳承和創新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姜鐵紅說。

文/本報記者 田婉婷

統籌/滿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