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財聯社

據媒體報道,豐田、日產、本田等日本主要汽車製造商將合作共同開發新一代汽車軟件,以彙集他們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半導體等領域的專業知識。

報道稱,日本經濟產業省將在一項即將公佈的汽車行業數字化轉型戰略中呼籲汽車製造商之間開展合作,以此作爲本十年(到2030年)新一代汽車發展的路徑。

車企們將簽署戰略協議以啓動合作,在競爭激烈的數字化競賽中,共同探索降低成本的方案。

這項戰略將側重於“軟件定義汽車”(SDV),即通過軟件而不是發動機或零件這種硬件來改進汽車的概念,SDV還可以通過OTA的方式進行更新和提供服務項目,有望明顯提升車輛的安全和便利功能。

這也意味着,部分汽車問題可以通過更新軟件來解決,類似於智能手機。目前來看,構建智能汽車新生態,正成爲全球汽車產業發展的新共識。另一方面,汽車軟件業務也將成爲車企盈利的重要組成部分。

特斯拉等公司在市場上銷售的一些電動汽車已經具備了這些能力,隨着半導體和人工智能技術的演進,其他汽車製造商也在探討如何在這一趨勢下,保證自家車輛具備全球競爭力,豐田、日產等已計劃從2025年起推出SDV。

本週早些時候,本田與IBM簽署諒解備忘錄,雙方將長期聯合研發未來SDV的半導體芯片和軟件技術。諒解備忘錄顯示,預計從2030年起,智能及人工智能技術的提速推廣應用,爲“軟件定義汽車”的發展創造新機遇。

最新的報道稱,爲了支持發展和市場擴張,日本政府正在鼓勵汽車製造商在七個領域開展合作,分別是芯片、連接車輛軟件和系統的應用程序編程接口、虛擬仿真、可實現汽車自我檢查的生成式人工智能、針對網絡攻擊的安全措施、用於自動駕駛的高頻高精度3D地圖,以及測量車輛與物體或行人之間距離的技術。

如果日本的汽車製造商各自研發自己的SDV,那麼將出現不同的產品規格,成本和開發時間也可能會激增。日本經濟產業省呼籲車企們至少在這七個領域實現標準化,車輛使用的操作系統則可以由各公司自主開發。

媒體分析稱,如果SDV技術在日本變得更加普及,車企也將能夠從軟件更新中獲得收入,而不僅僅是汽車銷售。但如果在汽車軟件開發方面落後,零部件和材料等相關行業可能會受到重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