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財聯社

憑藉着“減肥神藥”的紅遍全球,丹麥製藥巨頭諾和諾德不僅成爲歐洲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也成爲科技創新助推國家經濟增長的最新案例。

丹麥經濟部在最新的經濟審查報告中表示,伴隨着諾和諾德高速擴張製藥和原材料供應鏈,預測丹麥在2024年的經濟增速將達到2.7%作爲對比,丹麥經濟部在去年12月時給出的預測值是1.4%。基於同樣的原因,最新的官方2025年GDP增速預期也從之前的1%提升至1.8%

雖然丹麥政府也提到了北海天然氣田對經濟的作用,但諾和諾德無疑是最大功臣。丹麥統計局曾表示,該國2023年的經濟增速爲1.8%(翻了歐盟4.5倍!),但如果沒有諾和諾德在製藥行業裏的貢獻,去年的GDP增幅會變成-0.1%

丹麥經濟部同時表示,基於諾和諾德的增長,對於丹麥今年出口增速的預測從4.2%提升至7%。

諾和諾德依賴症

對於政府的最新動向,丹麥商會首席經濟學家Tore Stramer評價稱:“能讓政府做出如此重大的上調絕對是罕見的。這一動作表現出諾和諾德在2023年末至2024年初,迎來了‘出乎意料的強勁生產增長’。”

光是在今年前三個月,諾和諾德的兩款藥物Ozempic、Wegovy(有效成分都是司美格魯肽)就實現54億美元的銷售額。和英偉達的顯卡一樣,諾和諾德也處於全球範圍內的短缺。更甚一籌的是,減肥藥還得不間斷地持續使用。

在資本市場的熱捧下,諾和諾德的市值已經摸到5900億美元。橫向對比,整個丹麥的GDP只有4000億美元出頭。在這個600多萬人口的國家中,光是諾和諾德一家就貢獻了去年五分之一的新增就業崗位。

在整個歐洲經濟蔓延着不景氣的陰霾時,丹麥人不僅有“祖上留下來”的油氣財富,還搭上了21世紀生物醫藥的風口,至少在眼下看來是幸運的。在諾和諾德的快速增長下,丹麥的政府支出也在2023年創下新高。

當然,商業的前景變幻莫測,正如同藥有專利保護期一樣。對於一個國家對單一巨頭過於依賴的狀況,現在也有“諾基亞風險”這樣的經濟學詞彙。自次貸危機後芬蘭電信巨頭逐步衰落,拖累了整個國家的經濟——數千個工作崗位消失,大學、企業和公共部門受到連鎖影響。

諾德諾德背後的基金會,支持了整個丹麥27%的科學研究,並贊助了9500名科學家的工作和薪水,直接爲該公司工作的科學家差不多也能達到這個數。

至少在眼下,丹麥政府依然認爲,諾基亞與諾和諾德沒有可比性。丹麥經濟部長Stephanie Lose解釋稱,由於諾和諾德的許多生產活動發生在國外,該公司並未“深深滲透到丹麥經濟中。所以無需對國內經濟、就業和GDP增長感到擔心。

丹麥總理力挺:我是“鐵桿粉絲”

在本週二出席議會辯論期間,丹麥總理Mette Frederiksen也毫不掩飾地表達了對減肥藥生產商的喜愛。

Mette表示:“我是他們的鐵桿粉絲,作爲首相,我可能不允許這麼說。但我可以看到它在很多人的生活中產生了多麼大的改變。”

喜愛歸喜愛,諾和諾德同樣也在自己的大本營面臨定價壓力。丹麥藥品管理局本月宣佈,該機構將只會爲那些無法使用更便宜藥物治療二型糖尿病的患者報銷諾和泰。該機構預期,會有一半的患者轉向更加便宜的藥物。

據悉,丹麥藥品管理局去年光是爲了補貼諾和泰就花了2億美元,佔所有藥品支出達8%。削減部分補貼的決定是在公司大幅下調本土售價(188美元→125美元)後做出的。丹麥政府表示,僅這一調價每年將爲政府節省超過7000萬美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