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北京5月16日電 (記者張夢然)《自然》15日發表的一項研究稱,新發現灰背鹿鼠的一個新細胞羣,似乎與育兒行爲有關。這些細胞在雜交鼠中未發現,表明生物學差異的演化可能影響了動物成爲“好爸爸”的行爲。

已知有特異性功能的細胞類型能調控動物行爲。不過,對新細胞類型出現的機制以及它們如何影響動物行爲卻一直不明。灰背鹿鼠爲單配製物種,雙親都會照顧幼崽。相比之下,它們的近親拉布拉多白足鼠是雜交繁殖物種,只有母鼠照顧幼崽。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團隊此次利用遺傳學技術,在灰背鹿鼠名爲zona inaudita的腎上腺皮質中發現了一個之前未檢測到的細胞層。他們發現這些細胞能將黃體酮轉化爲一種名爲20α-OHP的酶。研究團隊認爲,可能正是這種黃體酮的衍生物會誘導灰背鹿鼠的雙親育兒行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