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广州日报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通报2023年度全国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绩效考核结果,广州市在全国133个副省级城市及地级市中排名第一位,受到国家知识产权局的通报表扬,是继2022年度再次摘此殊荣。

连续两年领跑全国,这个“第一”实至名归,从几个关键词中可略窥一二。

善观大势。知识产权是连接科技和产业的纽带,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合作、互联互通的桥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为建立全面的知识产权跨境保护合作机制,广州努力克服三地法律制度差异带来的执法难点,积极推动与港澳的知识产权保护合作。一次次跨区域的高效联动,彰显了广州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成效,也强化了彼此间知识产权规则衔接、机制对接。

善抓重点。有企业家曾将知识产权比作“核保护伞”,认为知识产权是最先进、最具杀伤力的武器。对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具备较高知识和技术含量的行业更是如此。加快这些新领域新业态的知识产权保护,才能更好调动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前段时间,广州海关查处侵犯某知名公司注册商标专用权系列案引发广泛关注,这个案例很好地说明了广州在维护自主创新方面的进步。

善为人先。做任何工作、干任何事业,唯有先人一步、快人一拍,才能赢得主动、夺得先机。以知识产权与金融资源融合创新为例,广州在全国率先引入保险帮助企业应对海外知识产权纠纷,签出全国首张千万保额知识产权海外侵权责任险保单,实现全国首例知识产权海外侵权责任险赔付。此举不仅开创国内知识产权运用保护先河,对护航企业“走出去”也具有创先引领作用。

日复一日的努力之下,广州知识产权保护“大厦”已巍然耸立。接下来,如何继续创造知识产权保护的“广州经验”、激发知识产权创造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在提速“快保护”上要更进一步。知识产权保护作为一种无形产权,其特殊之处在于维权举证难、周期长。因此需要加快探索“快保护”机制、创新审查模式、优化审查流程,切实降低权利人成本、让服务更高效便捷。强化全链条保护思维亦很重要。要继续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健全行政确权、行政执法、司法保护、仲裁调解等环节的衔接机制,形成知识产权保护合力,把知识产权保护堤坝筑得更加牢固。

(付迎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