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趙李南    每經編輯 董興生    

5月15日,ST永悅(即永悅科技,SH603879,股價3.32元,市值11.98億元)收到上交所下發的《關於公司2023年年度報告的信息披露監管問詢函》。

據《每日經濟新聞》此前報道,永悅科技的供應商、大客戶、實控人、資金“借道”方之間存在着千絲萬縷的關係。

永悅科技控股股東江蘇華英企業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存在通過第三方佔用公司資金的情況,其中之一是“借道”山東鴻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東鴻圖)。記者調查發現,山東鴻圖法定代表人蔡鐠隆被指認爲永悅科技實控人陳翔的“助理”。同時,記者調查發現,雖然成立了專門的子公司生產無人機,但永悅科技的無人機產品或許並非全部由公司自行完成生產。記者以採購商身份詢問後發現,永悅科技至少有一部分無人機是從A公司採購。

上交所問詢函問及的問題包括,永悅科技的無人機業務是否屬於融資性貿易或空轉貿易,永悅科技的供應商是否是客戶指定;要求公司全面自查控制權變更以來與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其關聯方之間的資金及業務往來。

上述問題,皆爲《每日經濟新聞》此前報道的核心問題。

部分無人機產品爲採購

2023年1月,永悅科技發佈《大豐無人科技產業園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稱,“大豐無人科技產業園項目”預計投資金額約3.3億元,項目達產後,生產能力爲植保無人機3000臺、消防無人機500臺、電力巡航及軍警機1000臺、大型物流機500臺和精密配件500萬件。

據記者調查,雖然成立了專門的子公司生產無人機,但永悅科技的無人機產品,或許並非全部由公司自行完成生產。記者以採購商身份詢問後發現,永悅科技至少有一部分無人機是從A公司採購的。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採購商身份從A公司官網獲得了該公司工作人員的QQ號。記者問:“我看到永悅科技,他們說有用你們的無人機,是嗎?”A公司工作人員一答:“是,遙控器也用的我家的。”記者問:“他們大概有多少,量大嗎?”A公司工作人員一答:“去年搞了四五千套吧,還是六七千套。”隨後,記者加了A公司另外一位工作人員的微信。記者問:“永悅智能的無人機也是用你們的?”A公司工作人員二答:“那款載物的嗎?”記者稱:“行業應用的。”A公司工作人員二答:“那個不是的。”記者又問:“他們的遙控器是用你們的?”A公司工作人員二答:“我們遙控器基本上80%的廠商都在用。”

上交所要求永悅科技結合江蘇中傳華夏新媒體科技有限公司(永悅科技的大客戶,以下簡稱中傳華夏)業務採購及銷售合同的主要條款,補充披露公司在與中傳華夏無人機業務開展中實際生產製造的環節,以及該環節佔無人機業務成本的比重,公司在本次交易中的角色及發揮的作用。

“列示無人機業務前五名供應商、交易金額、對應往來款餘額;本期已確認收入的無人機銷售對象、銷售價格、銷售數量、收入確認依據,並結合公司無人機業務的行業准入資質(如有)、人員、資產、專利、核心競爭力等進一步說明公司無人機業務是否屬於融資性貿易或空轉貿易,是否具備商業實質。”上交所表示。

三家供應商貨款被問及

永悅科技通過與合肥麥冉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捷融數據科技有限公司、江蘇楓錦物聯網技術有限公司(以下分別簡稱合肥麥冉、安徽捷融、江蘇楓錦,合稱三家供應商)簽訂採購合同,向中傳華夏供應合同項下部分標的。

另一家被永悅科技控股股東“借道”用於資金流轉的企業江蘇微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蘇微米),其間接股東之一爲中睿智慧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睿智慧)。

據記者調查,中睿智慧與永悅科技的大客戶中傳華夏之間存在着千絲萬縷的關係,包括曾有共同的公司字號、相鄰的地址,同時,中傳華夏的100%股東華夏控股發展集團有限公司還曾是中睿智慧的股東。上述供應商之一的安徽捷融與中睿智慧也存在交集。

上交所要求永悅科技:“結合採購合同的主要條款約定,說明公司在三家供應商尚未發貨、中傳華夏尚未付款、供貨單未簽收的情況下,大額預付貨款的原因及合理性,三家供應商是否爲中傳華夏指定,其與中傳華夏及其控股股東、與公司控股股東及其關聯方是否存在關聯關係,相關預付款是否涉及非經營性佔用。”

此外,上交所要求永悅科技:“全面自查控制權變更以來與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其關聯方之間的資金及業務往來,是否存在未披露的資金佔用、違規擔保或其他潛在利益侵佔行爲,並進一步覈查期後資金支出情況,是否存在新增佔用等違規行爲。”

“補充披露公司近三年所有供應商、客戶中是否存在江蘇微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協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山東鴻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及其關聯方,並列示交易類型、交易時間、交易金額,並覈實相關交易是否存在關聯方非經營性資金佔用情形。”上交所問及。

另外,上交所還就永悅科技的化學制品製造業務、募集資金使用、客戶與供應商、應收賬款和研發費用等問題進行了問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