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新华日报

韩宗峰

近日,某汽车品牌创始人在公开场合发言称,该品牌汽车有助于养生,可以缓解高血压、提高免疫力、消除习惯性腹泻等。他现身说法称,在自家品牌汽车里午休,高血压没吃药都恢复正常了。尽管该言论是借“分享个人体验”的名义发出,但由于违反常理和过于浮夸,遭到舆论普遍质疑。

“养生汽车”仅是汽车营销“浮夸风”的一例,一些车企为博眼球博流量,惯于夸大自家产品功能、指标、参数和性能。比如,明明是几十万的车,却宣称“500万以内最好”;明明只能跑400公里,却官宣续航里程600公里,误导消费者、炒高话题热度。

夸大其词的宣传,祸害无穷。举个例子,前两年有车企将自家产品“辅助驾驶”夸大为“自动驾驶”,有车主在开启该功能后发生车祸。也有车企过分夸大自家隐藏式门把手降低风阻的效应,却对风险隐患避之不谈。品牌方过分夸大产品技术性能,很可能使消费者麻痹大意而出现风险隐患。不仅如此,虚假宣传还可能违反法律法规。根据规定,商品经营者或服务提供者通过一定媒介和形式,直接或间接地介绍自己所推销的商品或服务,都适用于广告法。“最好”“完全”等浮夸宣传,显然违背有关法律法规。

当下,汽车行业竞争趋于白热化,价格战正酣,不少车企产品性能同质化严重、核心技术匮乏,不得不在堆配置、堆材料的同时,夸大技术和品牌优势,寄希望于以广告“出格”推动营销“出圈”。创意和营销手段花样翻新,甚至将一些出格言论嫁接到汽车行业。消费者一旦轻易听信,很容易“血压飙升”。对车企来说,靠“吹”产品“吹”不出核心技术,虚假营销带来的“虚火”不是消费者认同的“真火”,只有踏踏实实、扎扎实实提升自家产品力,才能赢得市场认同。有关部门如何遏制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虚假宣传乱象,对出格宣传进行规范和整顿,也是让产业“优势更优”的必答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