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新華日報

韓宗峯

近日,某汽車品牌創始人在公開場合發言稱,該品牌汽車有助於養生,可以緩解高血壓、提高免疫力、消除習慣性腹瀉等。他現身說法稱,在自家品牌汽車裏午休,高血壓沒喫藥都恢復正常了。儘管該言論是借“分享個人體驗”的名義發出,但由於違反常理和過於浮誇,遭到輿論普遍質疑。

“養生汽車”僅是汽車營銷“浮誇風”的一例,一些車企爲博眼球博流量,慣於誇大自家產品功能、指標、參數和性能。比如,明明是幾十萬的車,卻宣稱“500萬以內最好”;明明只能跑400公里,卻官宣續航里程600公里,誤導消費者、炒高話題熱度。

誇大其詞的宣傳,禍害無窮。舉個例子,前兩年有車企將自家產品“輔助駕駛”誇大爲“自動駕駛”,有車主在開啓該功能後發生車禍。也有車企過分誇大自家隱藏式門把手降低風阻的效應,卻對風險隱患避之不談。品牌方過分誇大產品技術性能,很可能使消費者麻痹大意而出現風險隱患。不僅如此,虛假宣傳還可能違反法律法規。根據規定,商品經營者或服務提供者通過一定媒介和形式,直接或間接地介紹自己所推銷的商品或服務,都適用於廣告法。“最好”“完全”等浮誇宣傳,顯然違背有關法律法規。

當下,汽車行業競爭趨於白熱化,價格戰正酣,不少車企產品性能同質化嚴重、核心技術匱乏,不得不在堆配置、堆材料的同時,誇大技術和品牌優勢,寄希望於以廣告“出格”推動營銷“出圈”。創意和營銷手段花樣翻新,甚至將一些出格言論嫁接到汽車行業。消費者一旦輕易聽信,很容易“血壓飆升”。對車企來說,靠“吹”產品“吹”不出核心技術,虛假營銷帶來的“虛火”不是消費者認同的“真火”,只有踏踏實實、紮紮實實提升自家產品力,才能贏得市場認同。有關部門如何遏制產業發展過程中的虛假宣傳亂象,對出格宣傳進行規範和整頓,也是讓產業“優勢更優”的必答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