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佳慧

近期,上海證券報社黨委常委、董事張有春在“解讀新‘國九條’研討會”上表示,三個“國九條”的出臺都恰逢其時,都是針對當時宏觀經濟運行情況,特別是針對資本市場亟待解決的問題。

第一個“國九條”出臺於2004年,“當時A股上市公司規模達上千家,但非流通股的先天不足制約了資本市場發展。第一個‘國九條’解決了當時資本市場流通性不足、融資和定價效率低下的問題,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文件。”

談及2014年出臺的第二個“國九條”,他分析道,2008年金融危機後的長週期中,我國經濟面臨調速度、調結構的壓力。第二個“國九條”鼓勵進一步創新和開放,及時解決了當時投融資失衡的問題,也爲註冊制的實施打下堅實基礎。

他注意到,新“國九條”在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目標里加了一個定語——“安全”。“首先是解決市場已經出現的安全風險,其次是解決健康發展的問題。其核心內容,就好比人體,一是要防止‘病從口入’,要把好資本市場第一關,‘繫好第一顆紐扣’,做到‘爲有源頭活水來’;二是對上市公司要嚴監嚴管,對金融機構、中介機構要明責明紀;三是要有正常的‘代謝’,此次新‘國九條’專門強調要加強退市監管和違規處理,避免‘腸梗阻’。”

如何更好貫徹落實新“國九條”?他表示,第一要加強學習。要將新“國九條”外化於行、內化爲習慣,這樣才能使新“國九條”真正發揮作用。第二要突破人性的限制。資本市場誘惑很多,市場參與主體須厚植規範化、合法化的運營理念。

他介紹,上海證券報是新中國第一份證券金融類全國性財經日報,1991年7月1日由上海證券交易所創刊,1995年由新華社主管主辦,既擁有專業性、市場性、服務性的優秀基因,又擁有講政治、講黨性、講大局的紅色基因;上海證券報積極履行中國資本市場喉舌、耳目、智庫職能;上海證券報正在做與上海地位、新華社地位相匹配的政經大報、財經大報、產經大報;上海證券報正在做以權威、專業、價值爲宗旨的全媒體財經機構;上海證券報正在打造以開放、分享、共贏爲目標的綜合性資本市場服務平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