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 珊 見習記者 彭衍菘

二季度以來,衆多上市公司海外業務備受矚目,公募基金也將目光投向佈局“海外”的企業。

“公司在海外市場的商業模式是怎樣的?”“請介紹公司在某些國家的項目規劃及當前建設進展。”在近期對上市公司的調研中,機構頻頻拋出這些問題。

近期,博時基金、嘉實基金、景順長城基金等多家公募機構將目光投向了企業“出海”業務的進展。Wind數據顯示,來自電氣部件與設備、電子元件、汽車製造、工業機械、家用電器、建築產品等多個行業的上市公司均在接受機構調研時,被問及海外業務的營收和佈局情況。

例如,歐科億2024年一季度出口實現快速增長,出口收入達6050萬元,同比增長98%。歐科億在回覆機構調研時表示:“數控刀具出口佔比超出預期,海外市場拓展迅速,海外收入實現量價齊升。”

同時,華明裝備道通科技深南電路長虹美菱等上市公司均向機構介紹了其在海外佈局的情況。

巨豐投顧高級投資顧問王旭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通過進入海外市場,上市公司能夠獲取更廣闊的市場機會,增加銷售額和市場份額。成功的“出海”公司通常具備核心競爭優勢,以及明確的國際化戰略和全球化供應鏈網絡。從出口趨勢分析來看,我國部分出口企業的產品利潤率較爲可觀,具有更強的盈利增長彈性。

實際上,隨着權益市場的穩步回暖,兼具高成長潛力和出色海外業務佈局的上市公司正在嶄露頭角。憑藉中國製造的優勢,“出海”企業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由此迅速成爲公募機構矚目的焦點。

據不完全統計,在一季度公募加倉的1779家上市公司中,不乏多家積極拓展海外市場的公司。

匯添富基金經理蔡志文和鄭慧蓮在“匯添富品牌力一年持有混合”一季報中表示:“中國製造依靠性價比優勢持續擴大市場份額,基金一季度重點佈局機械、汽車、輕工、紡織等行業的龍頭公司。中國製造的全球競爭力在進一步增強,國內較好的產業鏈配套和工程師紅利帶來的全體系競爭優勢,將助推中國出口在2024年繼續保持較快增長,進一步提升在全球工業產品產值中的比重。”

宏利基金權益投資部總經理、基金經理王鵬在“宏利新興景氣龍頭混合”一季報中表示,從一季度乃至全年市場來看,高質量發展階段,國內偏剛需的行業以及中長期“出海”產業具備投資機會。

排排網財富管理合夥人姚旭升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那些出口有優勢、成長空間大的公司受到公募基金關注,說明海外業務佔比大的企業景氣度正在提升。展望未來,只要中國企業不斷提升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出口市場仍然蘊藏着巨大的發展潛力。因此,優質“出海”企業將成爲未來中長期投資中值得高度關注的重要方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