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劇《陳三兩》門票兩分鐘售空,民族歌劇《李清照》座無虛席,《周杰倫作品國風音樂會》《珠簾寨》《蔣國基祖孫三代竹笛音樂會》一票難求……接下來,還將有《墨具五色》《行走的聲音——龔琳娜國風音樂會》等有着鮮明中國傳統文化色彩的演出紛至沓來,縱觀今年杭城演出市場,“新國風”演出不斷升溫。

“新國風”演出越來越熱,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這些演出將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現出了全新的藝術風貌。例如,《李清照》首次以歌劇的形式去演繹古代才女,優美的宋代詩詞、雅緻的民族音樂、傳統的東方審美都有了全新的載體,令人耳目一新。

“新國風”演出越來越熱,與國人不斷增強的文化自信有着密切關聯。近些年,傳統文化強勢迴歸,人們穿漢服、誦古詩詞、過傳統節日……也越來越渴望看到反映本國文化、價值觀和審美標準的舞臺作品,而“新國風”演出作爲中國特色的文化表達方式,正好滿足了這一需求。

但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要讓“新國風”演出熱度得以持續,爭取更多的年輕觀衆,仍然需要不斷地創新。這些年,有的演出或融合新科技,或打造沉浸式體驗感,或進行藝術跨界,各顯神通,贏得口碑,也贏得了市場,爲“新國風”演出的創新提供了成功的範例。當然,也有一些演出,打着“新國風”的名頭,但創新性不足,只是跟着熱點邯鄲學步,市場反響慘淡。所以,不斷創新纔是“新國風”演出的活力之源。

期待承載着國人文化自信的“新國風”演出越來越熱,不僅“熱”在杭州,“熱”在中國,也能更多地“熱”向國際舞臺,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