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關系75年發展歷史得出的最重要結論,就是兩個相鄰的大國之間,必須始終弘揚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相互尊重、平等互信、照顧彼此關切,真正爲雙方的發展振興相互提供助力。”5月16日上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同來華進行國事訪問的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會談時強調,“這既是中俄兩國正確相處之道,也是21世紀大國關係應該努力的方向”。

應習近平邀請,普京於5月16日至17日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這是在中俄建交75週年之際的一次重要訪問。尤其引人關注的是,此次隨普京訪華的俄方代表團陣容堪稱“豪華”,其中有多達5位副總理、多個重要部門和地方領導人,還包括一個大型貿易代表團。這突出表明在俄羅斯外交排序中,中俄關系所佔據的優先地位。中俄兩國專家16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近年來,在兩國元首戰略擘畫引領下,中俄始終堅持在“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原則基礎上發展雙邊關係,不僅爲處於歷史最高水平的兩國關係提供有力政治保障,也爲動盪不安的世界局勢賦予了穩定性。

“相鄰大國關係的典範”

16日上午,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同普京舉行會談。兩國元首首先舉行小範圍會談。習近平指出,今年是中俄建交75週年。75年來,中俄關系歷經風雨,歷久彌堅,經受住了國際風雲變幻的考驗,樹立了大國、鄰國相互尊重、坦誠相待、和睦相處、互利共贏的典範。中俄關系穩定發展,不僅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於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穩定、繁榮。

普京表示,發展俄中關係不是權宜之計,不針對第三方,有利於國際戰略穩定。俄方願同中方持續擴大雙邊合作,密切在聯合國、金磚國家、上海合作組織等框架內溝通協作,推動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

兩國元首隨後主持大範圍會談,聽取了兩國政府間各合作委員會雙方主席彙報投資、能源、經貿、東北—遠東、人文、國際等領域合作情況,對取得的進展表示滿意,對未來合作建議表示肯定。習近平指出,中俄兩國同爲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和主要新興市場國家,雙方加大戰略協作,拓展互利合作,順應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歷史大勢,是兩國共同的戰略選擇。

5月16日上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同來華進行國事訪問的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會談。這是兩國元首主持大範圍會談。新華社記者 張領 攝

會談後,兩國元首共同簽署並發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在兩國建交75週年之際關於深化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共同見證簽署經貿等領域多項雙邊合作文件,並共同會見記者。習近平強調,中俄關系已經成爲新型國際關係和相鄰大國關係的典範。中俄關系之所以能夠取得這些顯著成就,得益於雙方始終做到“五個堅持”。一是堅持以相互尊重爲根本,始終在覈心利益問題上相互支持。二是堅持以合作共贏爲動力,構建中俄互惠互利新格局。三是堅持以世代友好爲基礎,共同傳遞中俄友誼的火炬。四是堅持以戰略協作爲支撐,引領全球治理正確方向。五是堅持以公平正義爲宗旨,致力於推動熱點問題政治解決。

5月16日上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同來華進行國事訪問的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會談。這是會談後,兩國元首共同簽署並發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在兩國建交75週年之際關於深化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新華社記者 饒愛民 攝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俄羅斯中亞研究中心研究員趙隆16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總體來看,普京此次來訪以及中俄元首會晤,可以用三個關鍵詞來表述:延續性、戰略性與務實性。中國是普京再次當選總統後的首訪國家,這是對去年習主席再次當選國家主席後首訪俄羅斯的回應,是對中俄之間高水平高頻次元首外交傳統的延續。近十年來,中俄元首在不同場合會晤超過40次,雙方互動的頻率、水平在世界上都是罕見的。元首外交成爲兩國高水平互信、全方位戰略協作的堅實保障,也是雙方多領域務實合作的重要引領。

趙隆稱,中俄元首會談最重要的議題之一,就是總結和發展經過時間和歷史驗證的兩國交往的成功經驗和原則。中俄關系最重要特點之一就是“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原則,這既體現了獨立自主性,也符合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還順應了時代的大潮流。

“超過半數”政府部長陪同

“俄中兩國元首舉行會晤是2024年世界政治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今日俄羅斯”電視臺16日稱,俄總統抵達中國進行訪問,進一步促進俄中關係和兩國的發展。俄中分析中心主任薩納科耶夫稱,目前俄中兩國已建立史上最高水平的關係,但這遠不是極限。普京訪華的一個主要任務是加強外交合作,協調兩國在國際舞臺上的行動,推動構建公平的多極秩序。在訪問期間,雙方將討論在多個領域的合作,最重要的是推動俄遠東和中國東北的合作。

俄科學院世界經濟與國際關係研究所亞太研究中心主任洛馬諾夫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兩國建交75週年的背景下,雙方繼續在相互尊重和平等互利基礎上發展兩國關係和各領域合作,不僅有利於維護共同利益,也有利於世界和平與穩定。

尤其令人關注的是,此次隨普京訪華的俄方代表團陣容堪稱“豪華”。俄新社稱,這次有5位副總理陪同普京訪華,分別負責經濟、社會、能源、資源開發和旅遊文化等。此外,代表團還包括外交部長拉夫羅夫、國防部長別洛烏索夫、財政部長西盧安諾夫、央行行長納比烏林娜及聯邦安全會議祕書紹伊古等重要部門的領導人。俄方還派出大型貿易代表團,成員包括近20個州區領導人及重要公司負責人等。

“普京率領超過半數的政府部長訪問中國”,《莫斯科共青團員報》16日稱,普京此次中國之行有超過半數的副總理和主要政府部門的部長隨同,包括幾乎所有經濟部門領導人。這表明俄羅斯將通過此訪進一步加強與中國在所有領域的合作。俄羅斯《消息報》16日引述東方研究所現代中國研究中心主任維諾格拉多夫的話稱,普京率龐大代表團訪華,首先這意味着雙方大規模和高水平的合作。其次,俄發展戰略正在“轉向東方”,這次訪問將爲未來6年確定新的有前景的合作方向。

“合作、互信、機遇”

16日,習近平同普京共同出席了“中俄文化年”開幕式暨慶祝中俄建交75週年專場音樂會。俄新社稱,俄中兩國元首高度重視人文領域交流與合作。在普京訪華期間,兩國將在俄羅斯38個城市和中國51個城市舉行內容多樣的文化交流活動。俄中人文交流的深化,凸顯俄中友誼的牢固。

據俄媒報道,普京17日將訪問哈爾濱並出席第八屆中俄博覽會和第四屆中俄地方合作論壇開幕式。本屆中俄博覽會以“合作、互信、機遇”爲主題,俄方25個州區代表團將出席該活動。

俄總統新聞祕書佩斯科夫16日接受《消息報》採訪時表示,中國是我們的戰略伙伴,也是第一大貿易伙伴國。他稱,去年俄中雙邊貿易規模充分體現了兩個經濟體的互補性。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張弘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近年來俄羅斯經濟明顯向東轉移,東方國家或友好國家佔俄對外貿易額70%以上,中俄貿易佔三成以上。這表明發展對華經貿關係對俄羅斯經濟至關重要。

張弘說,近年來中俄經貿合作持續穩定發展。中俄貿易額從2019年的1100多億美元增至2023年的2400多億美元。中國連續14年穩居俄第一大貿易伙伴國地位,充分展現兩國互利合作的強大韌性和廣闊前景。

編輯:劉婕

校對:索炎琦

審覈:朱穩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