葷素搭配,白菜、豆腐少不了

我們先來看一下乾隆臨死前兩天,也就是嘉慶四年(1799)正月初一的“膳單”:燕窩肥雞絲熱鍋1品,燕窩燒鴨子熱鍋1品,肥雞油煽白菜熱鍋1品,羊肚片1品,託湯雞1品,炒雞蛋1品,蒸肥雞鹿尾1品,燒狍子肉1品,象眼小饅頭1品,白糖油糕1品,白麪絲糕糜子米麪糕1品,年糕1品,小菜5品,鹹肉1碟,攢盤肉2品,野雞粥1品,燕窩八鮮熱鍋1品。

乾隆的這個膳單應該說是很有代表性的,至少它揭示了這樣兩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乾隆的御膳究竟有多少道菜?大年初一這次御膳,連菜帶湯,還有糕點,總共22道。在民間傳說、影視文學作品裏,乾隆每頓喫的菜往往是要上百道。其實,乾隆每次用膳,所喫的菜一般是20道左右,基本上是在15—25道之間,葷菜不過十來種。不過,晚清的慈禧太后就奢華多了,早晚兩次正餐,一般是48道菜,過年過節則達到108種。

二是,乾隆的菜餚都有啥?大年初一的膳單顯示,既有燕窩、鹿尾、袍子這些高熱量、高營養的菜餚,也有煽白菜、炒雞蛋這樣的大路貨。從清宮《膳檔》來看,乾隆平時所喫的,最喜歡的是燕窩。乾隆喫的肉,主要是雞、鴨、魚、鵝以及羊肉、鹿肉、豬肉。乾隆不喫牛肉,也很少有魚翅、海蔘之類的東西。像豆腐、白菜這樣的家常菜,倒是膳桌上必不可少的。檔案記載,乾隆下江南隨行帶了大批廚師,其中專門作豆腐菜的廚師就有3個。乾隆三十年(1765)第四次南巡,三月十八日在淮安的早膳,總共十幾道菜,就有豆瓣燉豆腐、炒豆腐兩種豆腐菜。在乾隆晚年的膳單中,幾乎每天的菜餚都有“炒豆芽菜一品”。豆芽菜清淡爽口,對脾胃有好處,老年的乾隆是很愛喫的。

乾隆也常喫五穀雜糧,每年春天榆樹發芽的時候,乾隆都要喫榆錢餑餑、榆錢餅。還有,煎餅、糉子等不登大雅之堂的民間粗食,乾隆也按時令喫上一些。

應該說,乾隆用膳,雖然不乏帝王氣派,但也並不像人們所想像的那樣全是山珍海味。就飲食而言,乾隆是很重視養生的,喫的東西不過冷過熱,精粗搭配,葷素相宜,注重實際營養,膳食結構很合理。這種良好的飲食習慣,對乾隆的健康長壽無疑是有着奇妙作用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