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期待已久的超長期特別國債迎來新動向。5月13日,財政部發布《關於公佈2024年一般國債、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有關安排的通知》,明確了2024年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安排。

此前,關於央行是否會買賣國債、如何理解當前長期國債收益率波動問題也引發市場諸多關注和探討。人民銀行對此高度關注,近期已頻頻釋放信號。例如,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24年第一季度例會新聞稿提及“在經濟回升過程中,也要關注長期收益率的變化”;人民銀行有關部門負責人此前在接受《金融時報》採訪時表示:“長期國債收益率總體會運行在與長期經濟增長預期相匹配的合理區間內。”

此外,人民銀行近期在《2024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通過專欄予以回應,從宏觀和微觀等角度分析了長期國債收益率問題。

在業內專家看來,《報告》通過專欄回應如何看待長期國債收益率,意在引導長期國債收益率迴歸合理區間。

安全資產缺乏等擾動影響國債收益率

2024年以來,我國中長期債券收益率下行較爲明顯,30年期國債收益率運行至2.5%下方,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一度創20年來最低。

對於一季度國債收益率的階段性下行,《報告》指出,“長期國債收益率主要反映長期經濟增長和通脹的預期,同時也受到安全資產相對缺乏等因素的擾動”。

“總體來看,長期國債收益率由經濟增長和通脹預期決定,也會受一些短期因素影響。”業內人士對《金融時報》記者表示,在實踐中,各國長期國債收益率走勢基本符合這一規律。當前,我國國債利率走低主要是受市場供需關係、投資者行爲等因素影響。部分市場機構爲增厚收益,集中購買長久期資產,長期限債券需求顯著上升,短期內供給則相對偏少。

相關數據也印證了上述分析。一季度,銀行、保險等機構出於“早買早收益”的考慮,資產配置需求集中釋放,債券市場投資需求相應增多。截至3月末,開放式公募債券基金規模5.7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6.3%。特別是部分機構爲增厚債券投資收益拉長投資久期,對長期債券的需求增加。一季度,銀行間債券市場20年至30年期債券成交8.9萬億元,同比增長約5倍,其中,農村金融機構交易規模佔銀行間債券市場比重爲24.8%,較上年同期上升約10.5個百分點。            

長期向好基本面沒有改變

從中長期來看,業內人士對我國的長期國債收益率保持樂觀預期。“長期看,我國經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長期國債收益率將總體運行在與長期經濟增長預期相匹配的合理區間內。”受訪專家表示。

“當前,隨着疫情防控平穩轉段和前期宏觀經濟政策效果逐步顯現,經濟回升向好的趨勢也在不斷鞏固。”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認爲,這些都將支撐長期國債收益率總體運行在與長期經濟增長預期相匹配的合理區間內。

“近期,長期限國債利率在回調過程中出現一定反覆,這反映出市場供求再平衡是一個動態過程,部分投資者也可能存在短期博弈心理。”業內人士提示,投資者應基於對經濟基本面的合理預期,結合自身資產負債等情況進行投資決策,高度重視利率風險,更多投資者則意識到投資行爲過於短期化存在較大風險。

實際上,4月下旬以來,長期國債利率已有所回升。隨着國內各項經濟指標持續改善,市場對經濟增長的信心進一步增強,對通脹築底回升的預期也更爲一致。從近期收益率走勢看,在人民銀行多次針對長期國債收益率進行發聲後,市場投資策略也有所調整,投資者更加關注長期債券投資的利率風險,投資行爲趨於穩健理性。長期債券收益率開始出現回升,30年期國債已重新站上2.5%,債券市場供需關係邊際改善。

理論上,固定利率的長期債券久期長,對利率波動比較敏感,業內人士提示:“市場投資者關注長期債券投資的利率風險,堅持審慎理性的投資理念,防範投資行爲過於短期化可能帶來的損失。”

“隨着未來人民銀行將買賣國債納入公開市場常規操作工具後,可通過國債買賣調節市場供求,也會促進收益率平穩運行。”有市場人士分析表示,從近年市場正常運行情況看,2.5%至3%可能是長期國債收益率的合理區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