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南方都市報

男童被狗咬傷18天后離世,河南南陽市疾控介入調查

近日,河南南陽一名3歲男童被狗咬傷,雖已注射免疫球蛋白和狂犬疫苗,仍在18天后因狂犬病發而去世,事件引起公衆關注。

爲何注射了免疫球蛋白和狂犬疫苗後仍會狂犬病發?

15日,南醫五院急診科主任康新向南都記者表示,從公開信息看,男童被咬傷的部位距離腦部近、傷口多,因此進入體內的病毒量大,而疫苗起效需要十餘天,免疫球蛋白只在局部起作用,這些因素可能導致病毒沒有得到有效阻斷,致使男童病發。

問:據家長公開講述,男童被咬傷當天就接種了狂犬疫苗,次日凌晨也注射了免疫球蛋白,至去世前,男童已接種4針狂犬疫苗。爲什麼男童還是狂犬病發作了?

康新:這個案例非常值得重視。注射完4針的狂犬疫苗和免疫球蛋白後,仍然在短期內發病死亡,考慮可能與以下幾個原因有關係:

  • 第一,男童被咬傷的是頭面部、頸部多個部位,進入體內的狂犬病毒比較多;

  • 第二,咬傷部位在頭面部,狂犬病毒距離中樞系統腦和脊髓比較近,很快沿神經走行進入腦內發病。

  • 第三,患者年齡小、體重也比較輕,免疫球蛋白用量比較少,咬傷部位又多,難以中和侵入的所有的狂犬病毒。

  • 第四,狂犬疫苗起效需要十餘天,因爲咬傷部位距離腦中樞信息系統比較近,注射的疫苗可能尚未起到良好的阻斷作用,病毒已經進入腦內。

問:從醫學角度來講,對這種頭面部的犬咬傷有沒有更好的阻斷病毒的辦法?

康新:頭面部咬傷後,狂犬病的發病率會高一些,爲了更好的阻斷病毒,有以下幾個建議:

  • 第一,早期要對傷口進行仔細的、徹底的沖洗,不要遺漏,力爭沖洗掉更多的病毒。

  • 第二,在暴露的部位,早期要注射被動免疫製劑(免疫球蛋白)中和存在於組織中的狂犬病毒。

    對於兒童來說,被動免疫製劑總量一般比較少,可以一定程度稀釋後使用,以覆蓋更多的傷口,阻止病毒進入神經系統傳播。

  • 第三,選擇高質量的狂犬病疫苗,儘早注射,讓它儘早發揮作用。

  • 第四,專業人士可以考慮目前的處置流程是否有優化的空間,比如,使用免疫球蛋白時,在目前的傷口局部注射基礎上,可否增加沿途神經的注射?是不是能夠開展小兒狂犬病的暴露前免疫,以提前預防?

問:該男童在被咬傷後約15天發病,18天時去世,這樣的病程進展速度是快還是慢?

康新:這個發病進展相當快,我國狂犬病發病的中位數時間是2個月左右,十幾天就發病、死亡,是進展比較快的。一般來說,傷口距離中樞神經系統越近,越容易引起發病。

問:基於此事件,對公衆有什麼樣的安全提示?

康新:頭面部、頸部的犬咬傷,狂犬病的發病率比較高,大家要充分地重視,儘早地、徹底地、充分地衝洗傷口非常關鍵,另外要儘早地予以免疫球蛋白和狂犬疫苗的注射。

此外,我們應該加強犬隻管理,普及犬隻接種狂犬疫苗,避免此類慘劇的發生。

南方都市報(nddaily)、N視頻報道

南都記者 李文 通訊員 南五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