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扬州日报

广陵区将无人机巡查应用到执法一线,提升交通执法智慧化水平 ——

『空中看+地面管』 构筑古城立体交巡新模式

眼下正值扬州旅游旺季,在东关古渡附近的一条小巷里,广陵巡警大队中队长陈丹径直走向一辆涉嫌非法揽客的“黑三轮”旁,对其进行检查、警示和劝离。

“警察同志,这里这么偏僻,你们是怎么知道我停在这的?”“黑三轮”车主忍不住提问。陈丹笑而不语,在他们头顶上,一架警用无人机正沿着既定的航线自动巡逻,“注视”着地面的一举一动。

“广陵古城空间分布具有碎片化特点,交通巡防本就有难度。”广陵区交巡融合联勤指挥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但通过发挥无人机“鹰眼”优势,公安部门得以摸排非法营运聚集地、客源地、落脚地,“在掌握‘黑三轮’非法营运规律基础上,实现灵活精准查处。”

自2022年开始,广陵区主动围绕区位特性,以“古城旅游、老城宜居、新城经济、环洲保护”四大主题板块打造“鹰巢”计划,由数字实战赋能中心牵头组建起无人机“飞鹰”战队,陆续建立5座无人机机场,并于全市率先将警用无人机服务于交通巡查融合管理与景区秩序维护领域,织密高空“鹰眼”视角,打造“空中看+地面管”古城立体巡防新模式,提升交通执法智慧化水平。

无人机通过搭载高清摄像头、传感器等先进设备,能够实现对路面的全面、实时、高效巡检,大大提升了交通巡防的效率和准确性。截至目前,“飞鹰”战队已有无人机飞手10名,24小时轮值在岗,实现全域全时段飞行覆盖。5座无人机机场中,位于汶河派出所和徐凝门警备站的无人机机场专职服务古城巡防,实时监控交通流量、路况信息,并结合监测数据综合分析,科学制定4条定时自动巡航路线,精准定位排堵点,优化交通管理模式。“目前已建立了19条防堵点预案,古城拥堵警情同比下降23.6%。”广陵区交巡融合联勤指挥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不仅如此,无人机凭借360°无死角的拍摄优势,有助于广陵强化大数据统筹协调能力,通过“人巡+车巡+机巡”三力联合,形成警力“潮汐式布防”局面。高空“鹰眼”的运用,能将抽象化警情整合建立成具体的立体模型,根据具体情况,分析游客流量走向,实现动态协调,让执法管理更机动、多元、无盲点。

据了解,无人机还具备高清摄像、拍照、喊话等精细化辅助管理功能,可以在抓拍违法停车同时,对违停车辆进行喊话劝导其驶离。“其中最方便的是,利用无人机同时段、多角度、连贯性监测的优势监测主干道周边道路流量,我们能够快速、精准地将车辆疏导至流量相对较小的主干道提供数据支撑。”广陵区交巡融合联勤指挥中心相关负责人解释,“让大家停车更方便,也提升了城市交通综合治理精度。”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扩大无人机飞手培训范围,确保全区每个派出所都有至少一名专业飞手。”广陵公安分局相关负责同志介绍,今后将持续聚焦“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模式建设,坚持“科技强警、智慧赋能”,拓展无人机在指挥调度、巡逻防控等多重实战场景应用,助推无人机警务工作提质增效,“通过高空‘鹰眼’建立起‘三栖’全覆盖、无死角的立体防控与秩序管理网络,为群众生活、出行提供更加安全顺畅的环境。” 王著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