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鎮江日報

本報通訊員 魏郡玉 袁紅錦

本報記者 佘記其

近日,記者從丹陽市眼鏡商會獲悉,今年一季度,丹陽市眼鏡製造業申報銷售29.65億元,同比增長17.77%;出口銷售11.32億元,同比增長2.89%……這些亮眼的數據是丹陽推動眼鏡行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不斷提升丹陽眼鏡核心競爭力的成果,更映射出了丹陽眼鏡行業的發展活力。

而提及丹陽眼鏡產業,我們幾乎都能如數家珍:擁有1600多家眼鏡相關企業、5萬多名從業者,鏡片年產量爲4億多副,佔全國鏡片生產總量的75%、全球總量的50%,被譽爲“中國眼鏡之都”。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整合,我市眼鏡產業已形成了材料、配件齊全,生產、銷售、物流完備,以及分工細化、配套有一定規模、上下游銜接順暢的一條完整產業鏈。”丹陽市眼鏡商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丹陽眼鏡城更以其規模化、科技化、專業化的姿態,在硬件設施和配套服務上,在國內乃至世界眼鏡市場上佔據一席之地。

在全真光學的展示廳,9種不同色彩的鏡片在模擬紫外線燈照射下,數秒內變爲灰色,這一適宜室內室外場景轉換的變色鏡片,如今愈發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去年,全真光學的國內業務更是穩步增長50%。

2006年,全真光學自主研發材料變色技術;2008年,全真光學生產能力突破800萬片/年,國內變色鏡片市場份額佔據34.6%。優異的成績並沒有讓全真光學停止腳步沾沾自喜,爲了順應發展,尋求更大的突破。2016年,全真光學自主研發的CB膜層變色鏡片正式量產;2018年,全真光學實現國際貿易銷售額增長超40%,國內銷售額增長30%以上……專注樹脂鏡片的細分賽道,不斷研發投入,錯位競爭,這成爲全真光學業績增長的內生動力。

20年來,全真光學以強化科技創新爲抓手,不斷鑽研,推出了不少擁有自主產權的優秀產品,已成爲全球變色鏡片領域知名品牌,擁有專利證書100多個。如今,全真光學每年都會推出各類自主研發的創新光致變色產品,同時佈局眼健康賽道,向更專業的方向邁進。

作爲中國樹脂鏡片生產龍頭企業,萬新光學在功能性樹脂鏡片設計領域獨領風騷,靠的是在創新中突破、在專業中精進的硬功夫。走進萬新光學的鏡片生產車間,3條自動化生產線,11套粗磨設備依次排列,一片片樹脂鏡片毛坯在傳送帶上緩緩移動,整齊劃一。伴隨着飛濺的水花和“嗞嗞嗞”的機器運轉聲,經過上料、研磨、拋光等一系列工序,5分鐘後,一片樹脂鏡片毛坯便化身爲一片定製的鏡片。依託智能化車間前沿技術裝備、量身打造功能型鏡片、把誤差控制在納米級,如今,萬新光學的定製鏡片每天產能已突破2萬餘片。

匯鼎光學曾經是一家眼鏡品類產品的銷售公司,如今卻把企業發展定位在“眼健康終端成長服務商”。不僅如此,我市很多眼鏡企業不再拘泥於只生產鏡片,而是探索提供眼健康綜合服務,以延展產業鏈條,力爭在細分市場中取得突破。

萬新光學等企業是丹陽眼鏡產業發展壯大的一個縮影。技術攻關讓我市的眼鏡企業有了和國外企業一較高下的底氣。不過,酒香也怕巷子深,怎麼把產品銷售出去?

近年來,丹陽眼鏡企業積極探索跨境電商出口發展模式。江蘇淘鏡有限公司就是一家專注海外市場的企業。“依託跨境電商平臺,淘鏡實現了個性化眼鏡的全球化自主銷售。2023年全年,銷售額超6.5億元。”淘鏡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通過爲海外用戶提供多樣化、個性化的定製服務,他們的企業成功在北美市場站穩腳跟。

丹陽眼鏡電商產業園的成立也爲企業電子商務的發展助力。目前,園內共入駐16家企業,包含外貿經營銷售企業、綜合服務企業、電商培訓企業等。2023年,產業園入駐企業電商平臺銷售額達1.55億元,全年直播超過3600場次。“爲幫助企業更好開展跨境電商業務,我們與超過20家跨境電商平臺開展了合作。”丹陽眼鏡電商產業園負責人張琰說道。

產業支撐着市場,市場又助推產業發展。丹陽是世界最大的鏡片生產基地、亞洲最大的眼鏡產品集散地,還帶動着“配鏡遊”等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今年“五一”假期,丹陽眼鏡城接待遊客超12萬人次,單日客流量最高達2.5萬至3萬人次,丹陽眼鏡城市場內停車場及外圍空地,高峯期日接待車輛近1萬輛次。

在新時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推動行業發展新質生產力?丹陽市眼鏡商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持續推動企業加強與國內外同行的交流合作,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促進行業內部的轉型升級,推動整個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