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國率先開設養老服務管理本科專業的兩所院校,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和山東女子學院的96名本科生即將畢業。在近期組織的招聘會上,他們成了各大養老機構搶手的“香餑餑”。本科養老服務管理專業都設置了哪些課程?校企之間如何開展合作?率先開設養老專業的高校進行了怎樣的探索?

首屆養老專業本科生畢業生工作是否已有着落?

山東女子學院社會與法學院院長 閆小紅:前不久,我們剛剛召開了全校的就業雙選會,也邀請了大量的康養企業來參加。截至目前:

首屆64名本科同學中,考公、考編的同學有12位;

還有10位同學已經明確有了就職意向;

其他的同學大多數都在一面和二面的過程當中。

據我們瞭解,大約有70%的學生,是有着強烈的意願,願意留在我們養老企業去工作,這個也讓我們感到非常欣慰。

已經畢業的專科學生薪資水平如何?

山東女子學院社會與法學院院長 閆小紅:據我們瞭解,這一專業的同學,畢業後的薪資水平和山東省其它專業畢業生的薪資水平持平,又略微偏上,稅後有5000塊錢左右,而且大多數企業是提供食宿的。另外,據我們跟蹤調查,我們專科畢業的學生,未來的晉升的速度也非常快,大約在兩三年的時間,他們都基本上能夠進入到一個管理崗位,薪酬也會有一個比較大的提升。

從選擇“留在”到能夠“留住”,需要關注哪些重要因素?

北京大學應對老齡化國家戰略研究中心主任 陸傑華:我覺得首批畢業生現在只是進入到養老服務業中,但是下一步怎麼能夠留得住,穩得住,讓他們有能力也有意願長期在養老服務業工作,其實還有很多瓶頸問題需要解決。主要有四個方面:

工作會考驗我們本科畢業生的專業知識素養,這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具備很好的專業素養才能夠留下來。

我覺得比專業素養更重要的是聲望,也就是社會是不是對我從事的養老服務職業有些偏見,會認爲是保姆型的工作,這個職業的聲望上不去,人也可能就留不住。

職業資格的認定和評價體系方面,我們如何能和其他的職業相匹配。

最後一點,一定要讓這個就業羣體有一個體面的收入,他們的薪酬應該與專業是相對應的。

沒有這四個方面工作的很好推進,我們可能就很難留得住這部分人,這是我們需要思考的。

如何理解我們的養老服務隊伍需要“規模適度”、“結構合理”?

北京大學應對老齡化國家戰略研究中心主任 陸傑華:我覺得“規模適度”意味着我們需要培養的是一支能夠滿足我們今天養老服務需求,相對合理數量的人才隊伍,而“結構合理”我覺得更多的要關注未來養老服務的特點:

它應該是跨專業、跨學科的,它不僅需要老年學、醫學、社會學、經濟學,還包括營養學等等,這是未來發展的方向。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今天我們注重養老服務的本科教育,同時也要更多關注到養老服務的管理人才、經營人才的培養,這樣才能推動我們銀髮經濟的發展,更好滿足我們的養老需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