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凉山日报

彝海结盟纪念馆:弘扬革命精神感悟奋进力量

“彝海的水清澈如镜,倒映着浓密的树影,吹起微波,激荡着岸边的岩石,像是在为这个值得纪念的盟誓唱着赞歌。”5月16日上午,中国报业协会事业发展部韩婷婷站在彝海边不禁感叹!一汪碧水,见证了80多年前红军将领与彝族头人“歃血为盟”的传奇佳话,也在冕宁留下了一抹最绚丽的“红”。

沿着步道漫步彝海边,德阳日报社五级职员张磊表示,站在这里,仿佛穿越时空,看见当年“彝海结盟”,化干戈为玉帛的动人场景。“彝汉一家亲”的誓言回响耳边,令人感动。“彝海结盟”为红军顺利通过彝区以及此后的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成为民族团结和军民团结的典范,也是红军长征史上光辉的一页。作为一名党员,更应该牢记先辈曾经走过的路,弘扬革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

在彝海结盟纪念馆,贵州日报报刊社副社长孙雁鹰参观后表示,贵州和冕宁有很多相似之处,革命先辈都留下了许多红色足迹。他说:“在这里,我深切地感受到几十年来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特别是看到冕宁群众的生活丰富多彩,我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高兴。希望冕宁继续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自然生态资源和农业资源,构建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积极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引领群众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致富路。”

建设村:产业引领促振兴宜居村庄入画来彝乡行看变化

青山掩映,流水潺潺。进入冕宁县复兴镇建设村,正在建设中的四星级湖畔酒店便映入眼帘。蜿蜒的沿湖步道上村民在凉亭里闲聊,商户摆起小摊售卖自己土特产,青山绿水、相映成趣。

“建设村在有限的土地上生产了这么多的特色农产品,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值得点赞。”5月16日,大兴安岭日报社副社长、副总编辑朱景荣在建设村品尝了当地的大樱桃、蟠桃、蓝莓等水果后感慨道。

“这个地方无论是从它的理念,还是从目前的状态和未来的发展规划,都已经走在了前列,这种运营模式让我感到眼前一亮。”来自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团结报社主任编辑顾勇兵表示,建设村的发展模式非常好。

常德日报社副社长魏仙耘说:“走进建设村,让我感到很震撼,没想到这里有这么好的环境,而且村里物产丰富。在乡村振兴的路上,我觉得建设村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一条路,值得我们借鉴和推荐。”

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严华峰江滢商曼吉庆

相关文章